不明道理方法,很用功,但是盲修瞎練,修到最後沒有結果。沒有結果還好,有人修到最後著魔了,變成神經不正常,那這就很麻煩了。所以「進步而不盲從,是精細」。要明理,理論方法要正確的認識、明瞭,如理如法去修學,這樣去用功精進才不會出問題。所以還是要有老師(明師)指點,不能自己盲修瞎練。『進步而不躐等,是精密』,「躐等」就是不按次序,他要一步登天,躐等也不能成就。我們修學還是要按部就班,要有基礎,戒定慧三學,要基礎。像我們淨老和尚現在勸我們淨宗同修補習三個根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道經》,儒釋道三個根,這是基礎。我們沒有從這個基礎按部就班來學習,一下子學大乘佛法(大經大論)很難成就,做不到。講得沒有錯,事實上在生活當中做不到,為什麼做不到?沒有基礎。好像蓋房子沒有打地基,你怎麼蓋也蓋不起來,所以要從基礎開始。
節錄自:WD15-008-0022 金剛經講義節要—佛法最重定、慧 (第二十二集)
人能夠反省、能夠懺悔、能夠改過是「天賜之福,先開其慧」,就是天賜福。我們怎麼是接受天所賜的福報?就是有慚愧心,知道自己不對,知道自己要改過、要奮發,奮發就是要能夠提得起來。有這樣的景象,這是天賜之福。你看現在他還沒有發達,但是他的將來福報一定現前,你看這個現象就知道。不要去看別人,先看自己有沒有這種現象?我自己有沒有生慚愧心?我每一天有沒有發現自己的過失?發現了,有沒有認真去改過?奮發圖強,這是自己反省自己。如果能夠慚愧、奮發、改過,這就是福報現前了。福報現前,不是你現在得到很多錢就是福報現前,這個我們要搞清楚。你現在得到很多錢,甚至你做大官、發大財,未必是福報,可能這些都是帶給你災禍的。
所以《感應篇》講「禍福無門」,禍跟福,《無量壽經》講「禍福相承」,禍當中有福,福當中有禍,你人怎麼去做?如果你讀佛菩薩經典、聖賢書,知道去改過,你遇到災禍也是福報。舉一個例子來講,比如說生病,我常常病,病得都快不行了,剛開始我也想,佛菩薩怎麼我念了這麼多佛,法會也做這麼多,怎麼都沒保佑?後來我自己忽然有一個領會,人在生病的時候,少造很多業,你是受報,你病在那邊你能幹什麼?你在那邊光要處理你這個毛病都沒時間、都來不及了,而且時時刻刻想到無常快到了。
節錄自:WD32-007-0074 悟道法師晨間講話—接受聖教的重要(第七十四集)
今天下午,我們開車從濱海到宜蘭,我們北京、大連同修,本來想招待他們看看海邊的風光,結果一片烏漆墨黑。看到海邊很多人在釣魚,大概有好幾公里,每一段路都有些人站在那邊釣魚,看到釣魚我們就想到殺生。這個天氣,我們冷得要命,他跑到海邊去,風那麼大、那麼冷在那邊釣魚,在造這個殺生的業。所以北京劉秀梅居士講了一句話很經典,「業力所致」,這是《地藏經》講的。為什麼?業力牽引他去造這個業,所以業力不可思議。佛力不可思議,業力也不可思議。這些人我們去勸他你不要釣,殺生會有罪報,將來會墮地獄的,會短命、多病。我看,你會被他臭罵一頓。所以這個也是眾生的業障很重,勸不動,必得要有些善巧方便,慢慢去引導他。我們已經學佛多年的人,這個事情愈看愈清楚、愈詳細。
節錄自:WD02-012-0001 無量壽經選講第三十五品
這一生得的果報,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,過去生中捨財,修財布施,你這一生得財富;過去生中修法布施,這一生得聰明才智;過去生中修無畏布施,這一生中得健康長壽。所以世間福報是果,過去世修的因,這一生當然享受果報。過去生中沒有修這個因,這一生想也想不到。曾經修法布施,這一生非常聰明,有智慧,判斷什麼事情非常正確、非常高明。但是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,雖然很聰明、很有智慧,這一生貧窮潦倒,就是說物質生活很缺乏。這個我們也曾見過,我們這個社會上就很多了。頭腦好,賺不到錢,他不甘願、不甘心,想盡辦法要去賺錢,結果一文錢也賺不到。他看得很準,勸別人去投資,別人賺錢,他自己去做賺不到,自己做就賠本。什麼原因?因果的關係,這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有一些人過去生中修財布施,沒有修法布施,看起來笨頭笨腦,一點智慧都沒有,但是他不論做什麼行業,他就賺錢,而且賺得比別人還多,這是過去生中修財布施,沒修法布施。所以是什麼樣的因,就有什麼樣的果報,因緣果報,絲毫不爽,這要知道。明白這個道理,明白這個事實,我們在這個世間過得就心安理得了,決定不會去怨天尤人,知道我們這一生的際遇、遭遇,是前生造的因,今生受的果報,與任何一個人都不相干,都是自己自作自受。自己造好因,這一生有好的果報;造惡因,這一生就有不如意的果報,就是這麼一回事而已。學了佛,要覺悟,學佛沒有福報那就不用說了,一心念佛就好。
節錄自:WD20-001-0004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菁華(第四集)
過去我在中國、外國,都有聽到一些同修問一個問題,最多的就是問《地藏經》,《地藏經》有人說晚上不能誦,晚上誦《地藏經》鬼會特別多,在自己家裡也不能誦《地藏經》,來問我這個問題。我就問他,你皈依了沒有?他說皈依了,皈依好多年了。我說你皈依就是皈依三寶,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,佛在世我們有問題去問佛,佛不在世,佛就交代我們以法為師,以法為中心,法就是經典。我說你現在問的這個問題,你指的是《地藏經》,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我說《地藏經》你有沒有常常讀?他說讀了很多,讀了很多遍,讀得很熟了。我說讀了很熟,那你想一想,《地藏經》經文裡面佛有沒有規定在自己家裡不能讀,晚上不能讀《地藏經》?我說《地藏經》佛有沒有這個規定?他想一想,沒有。我說沒有,佛既然沒有規定什麼時間不能讀、什麼地方不能讀,那什麼時間、什麼地點都可以,為什麼在你家裡不能讀?在晚上的時間就不能讀誦?佛沒有這個規定。佛在《地藏經》也沒有講,晚上讀鬼會很多,你們千萬不要在晚上讀;有說,那就不可以。他說沒有。他沒有說,那就都可以。他說我聽某某人說的。我說你是皈依三寶還是皈依那個人?他說皈依三寶。為什麼要請大家來聽,就是這個道理,皈依了半天,好像我們老和尚講三皈傳授,皈依自性三寶,大家聽了都點頭,好像都懂了;其實不懂,他懂了怎麼遇到這個問題他還有懷疑?所以,現在我跟人家講三皈依就講得很淺。講皈依自性三寶,大家聽了好像都懂了,那個自性三寶,《六祖壇經》,六祖給人家皈依就是講皈依自性三寶。我們聽了好像都懂了,就好像我們看《六祖壇經》一樣,看得津津有味,好像都懂了,其實我們懂不懂?根本就不懂。如果懂了,你就沒問題了;你問題還一大堆,就表示我們沒懂。
節錄自:WD20-028-0002 淨土集—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(第二集)
宗教的教育主要的核心就是一個愛,這個愛不是我們一般世俗講的這些貪愛,這個愛就是儒家講的仁愛,在一般宗教講叫愛心,在佛教叫慈悲。因為這個愛它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,世俗的愛它是建立在感情上面,我們一般講感情用事、感情衝動,這個愛就不是真愛,不是真的,真正的愛心必定它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。我們佛教的慈悲也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,就是要有智慧,如果沒有智慧的慈悲,那就變成爛慈悲,這樣的慈悲不但不能幫助人反而會害人,所以都是要以智慧、理智做為基礎。要有智慧,必須要學習各宗教的經典裡面真實的義理,也就是真理。現在我們看佛家的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、道家的《太上感應篇》、儒家的《弟子規》,跟其他宗教創始人在各宗教經典講的教導,講的原理、文字不同,意思是相同的。
我們以佛家來講,所有的宗教教育離不開十善業道,五戒十善可以說放諸四海皆準,不管有沒有信仰宗教,或者你信仰哪一個宗教,五戒十善大家都會認同的。違背五戒十善就是惡,造惡業就會有惡的果報,有不好的果報,修善就有善的果報,因果報應絲毫不爽。這是不管哪一個宗教,實在講都是教導人斷惡修善的。
節錄自:WD21-071-0001 二O一五歲次乙未新加坡建國五十年祈福暨護國息災超薦繫念法會開示(共一集)
在我們現前這個地球上,還是有很多人得不到糧食,沒得吃。我們看到那個非洲衣索比亞這些地方,還有很多地方我們沒看到的,我們不要以為現在科技發達,大家吃的都很豐足了,真的還有很多人他得不到飲食,餓死的很多。所以現在很多紅十字會、慈善救濟都去救。我們在地球上也能看到人間的餓鬼道,這也是一個果報,這個果報也就是慳貪來的,過去世只知道享福,不知道修福,不知道惜福。所以現在看到有很多人,吃的食物都非常糟蹋、非常浪費的,他的福報享盡了,饑餓困苦的果報就現前。因此佛在經上都勸我們要惜福,要修福也要知道惜福,有得吃的時候就要想到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沒東西吃,我們不能隨便浪費,糟蹋飲食,這個是很損福報的。現在這些教育都沒有了,跟西洋人學消費,用消費刺激經濟。其實佛經講,這個哪裡是經濟學?這個思想、觀念、做法那是損福。所以現在歐美國家的經濟一直下滑,應該它如果不是這種觀念,它的福報可以享很久,本來可以享兩千年,你現在兩百年就用光了。
節錄自:WD21-065-0012 認識觀世音菩薩.如何如理如法誦持大悲咒(第十二集)
我們淨老和尚提倡彌陀村,這在三十年前就提倡了。就是老年人,看到現在很多老年人沒有人要,送到老人院,甚至有很多孤獨老人沒有人照顧的,現在報紙常常報,早年他就看到這個問題,社會問題。現在年輕人又少,老年化,這個問題也是現在全世界共同面臨的一個社會問題,所以提倡全民福利。全民福利,主要我們老和尚常常講,提出來就是我們台灣地區,最好政府的政策能夠實施養老、育幼(就是教育),還有醫療,這三方面。老年人,國家能夠照顧,照顧到往生,安享晚年。教育能夠小學到大學,國家來負擔,不要讓這些經濟比較不好的人,讓子女讀不起書。這一條我是深有所感,你想讀書,沒錢,人家學校老師不讓你來上課,繳不起學費。所以從小學到大學,能夠國家來負擔。醫療可以全免。現在我們是有健保,但是有些還是要自費,如果能夠做到醫療都能夠政府來照顧,這個是最理想的。我們台灣辦這三方面辦好,人民就很幸福。
節錄自:WD32-004-0001 台東和諧護國三時繫念法會開示(第一集)
但於一切生命,起於慈心者,『即是施一切眾生壽命安樂』。這個關鍵在這個慈心,你放生也要有慈悲心。所以現在很多人放生,我們都會勸他,你要生起慈悲心。如果你還有瞋恨心,你這個放生,外面放生,但是內心還有殺心,那個不圓滿。你要放生放到自己慈悲心生起來了,真正布施一切眾生壽命安樂。你心中還有不滿的人,還有怨恨的人,這個還要再修。你要去想一想,多想一想,他對我們的好處。老和尚教我們,念人家的恩,不要念人家的怨。怨,《弟子規》講「怨欲忘,恩欲報」,不要有怨恨心,人家對不起我們,不要放在心上;人家對我們有好處,即使是一點點,我們都要放在心上,要去報答。對不起我們的地方,我們不要放在心上,學海賢老和尚,這樣我們這個慈心才能生得起來。如果念怨不念恩,這個對我們往生都是障礙。
節錄自:WD20-018-0021 淨土集(第二十一集)
早年在台灣,這是家師淨空上人,他在嘉義梅山上課,那時候可能是辦佛學講座。他說他同時請了兩位老師來,一位是叫周老師,一位是陳老師,可能台灣有些老同修認識這兩位大德,家師在講《灶神記》,也特別舉出這兩位居士。這兩個人都是見過鬼的,周老師是在郊遊當中遇到,郊遊去外面玩,帶著同學大家一起去郊遊、遊玩。郊遊就是露營,露營帶著帳蓬,搭帳蓬,晚上在那裡睡覺。他在帳蓬裡面打坐,因為學佛都習慣打坐。在帳篷裡面打坐的時候,忽然有一個人站在他的面前,他沒有看到這個人的臉孔,只有看到他的頭髮很長長到腰際。來的時候就掐他的脖子,掐他的脖子就是要他的命,可能是過去生的冤親債主,在鬼神道,他去露營,在那裡遇到了,遇到了掐他脖子。在這個時候,他一想,這下真的遇到鬼了,他是一個學佛的人,心裡頭想念阿彌陀佛,但是他打妄想,他想阿彌陀佛是接引人往生西方的,沒有管鬼,念阿彌陀佛恐怕沒效果。最後一想,想到地藏菩薩,地藏菩薩專門在三惡道地獄度眾生,地藏菩薩是管鬼的,因為鬼屬於三惡道,他當時就念了幾聲地藏菩薩,這個鬼就消失了。消失之後,寒毛直豎,非常恐怖,不敢在帳蓬裡面坐了,就出去跟大家一起玩,這位周居士他遇到這個事情。
節錄自: WD19-017-0001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(第一集)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
⭕️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://www.tply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