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經裡面講,一切眾生無不愛惜自己的生命。這裡面說了一個公案,說「王克殺羊」,以前有一個人叫王克,殺羊待客,這羊要被殺了,看到客人就跪在客人面前流眼淚,你想想看羊也知道要被殺,希望能不要殺害牠,留牠一條活命,跪在客人面前求情,牠知道愛惜生命,我們看到這個情形,還忍心殺羊吃肉嗎?所以我們仔細觀察這些動物,你就能看得出來。
尤其我們放生,放生有時候放一隻龜、放一隻鱉。龜和鱉,在給牠做放生儀式,還沒有放,牠就知道感恩,龜一放出去,牠往往會回頭看你,這就是有靈性。一聽說人不殺牠,要放牠了,感恩,五體投地,種種表情我們能看到,知道動物跟人完全沒有兩樣。
凡是有生命的動物,牠被人抓到的時候,知道自己要被殺害,那種痛苦,我們從牠表情上能看到,垂頭喪氣,在裡面流眼淚,那種可憐的狀況,與人有什麼兩樣?而一切眾生真正是有眼沒有見到,有眼睛沒有看見;有耳沒有聽到,有耳朵也聽不到;有心沒有感觸到,沒感覺,任意的宰殺,滿足他的食慾,結怨造業無過於此。聖人教導我們「天道好還」,因果報應,絲毫不爽。所以護生、放生,不食一切眾生肉,這個功德最大了,我們要時時警惕自己。
節錄自:太上感應篇(第三十一集)
「念」,前面講過,一定要記住,我們心同佛心,願同佛願,解同佛解,行同佛行,這叫『一心念佛』。不是只有口念,心還要跟佛一樣。心同行亦同,果然你的心願跟佛的心願一樣,你的相貌會改變,會變得跟佛一樣那麼莊嚴,相隨心轉。算命的也常說,我們的相隨著心在改變,你心慈悲,面相就慈悲,心如果很凶惡,相就會很凶惡,人看了就怕,所以相隨心轉。我們每天念佛,心願跟佛相同,不知不覺過了幾年,你的面相就漸漸變成佛的相貌。所以念佛功夫不用看別的,看面相就知道了,問題是心能不能轉相,轉到什麼程度?
節錄自: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(第四集)
老和尚也給我們講過很多次,早課是提醒,晚課是反省。我們做早晚課,有沒有提起觀照的功夫,如果懂得提起觀照的功夫,我們修學就會有進步;如果不懂得提起觀照,修學很難有進步。沒有進步就是退步,不進則退,這不可能說我不進也不退就停留在那個地方,你不進就退。就好像逆水行舟一樣,我們在逆流的水流當中船往前走,你一不走它就退了,不會說船停下來就停在那裡,也沒有進,也沒有退,你一停下來它就馬上退,不進則退。
節錄自:沙彌律儀(第十七集)
心心念念,心裡頭有佛,這個人成佛就非常快速。佛怎麼來的?佛是心成的,佛也是心想產生的,我每天想佛,不知不覺自己就變成佛了,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心裡念佛,心的念頭非常要緊,這不能不知道。我們的身體、生理完全受念頭控制,受念頭的影響。心念清淨,身體就清淨,身體清淨就健康長壽。心裡常常念佛,這是最健康的。如果一天到晚念病、念老,這種想法是最不健康的,這是錯誤的。所以我們要將這個念頭轉過來念佛,念佛的智慧,念佛的光明,念佛無量的福報。佛的智慧、光明、壽命、福報,哪一個人的福報比佛還大?我們一念佛就統統得到了,一念佛就圓圓滿滿一切都得到了,所以一切行法裡頭沒有比念佛更好的了。念佛當中尤其是念阿彌陀佛,這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,阿彌陀佛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,所以念阿彌陀佛就等於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統統念到了,一個也沒漏掉。念阿彌陀佛的好處一定要知道。
節錄自: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(第五集)
印祖講念佛跟穿衣吃飯一樣。不念會怎麼樣?不念你就迷惑顛倒,好像你不吃飯,不吃飯你肚子就餓,你就沒有體力,不念佛,不念佛你就迷惑顛倒。所以大家想想,大家來念佛堂念佛,你沒有在念佛堂,你在家裡幹什麼?我在家裡用功。用什麼功?我們也沒看到,只能問自己,看自己在用什麼功。自己能夠用功當然最好,自己能夠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來念佛,這個是最好。如果自己常常會忘記,共修還是很有需要。共修是什麼?依眾靠眾,到念佛堂來不想念,自己不想念,耳朵總是要聽,這樣彼此互相依靠,互相幫助。所以古大德為什麼提倡共修?主要是為了我們末法時期眾生容易懈怠,容易受環境影響,所以才提倡共修。如果你不受環境影響,你自己一個人也不會懈怠,那不需要共修,你自己在家裡修也可以,就很好。但是如果你會受環境影響,自己常常會忘記,共修就很有需要。
節錄自:西方確指(第四集)
一般我們看到乩壇靈鬼來附身,他會講他是觀音菩薩,他是濟公活佛。這個以前跟我母親去乩壇,那我聽得很多,都是神、仙,不然就是歷史上的名人、偉人。是不是就是那個人?不一定。
這個事情在民國初年,佛門有很多居士去請教印光祖師,《印光大師文鈔》有答覆這些問題。有一些乩童,鬼神來附身,說他是什麼神仙、什麼佛菩薩來的。去請教印光祖師,是不是真的?印光祖師回答,也有真的佛菩薩來,但是不多,很少。大部分是靈鬼他想做好事,冒用佛菩薩或是這些歷史上偉人的名義,他希望透過這個做一點好事,也是勸人為善,幫人家解決一些疑難的問題,做好事,希望積一點功德。如果他一來說他是鬼,大家都嚇跑了,沒有人敢來,所以都冒用這個名義比較多。
印光祖師開示,大部分是靈鬼,真的佛菩薩神仙也有,不多。像《西方確指》是真的菩薩,西方菩薩來的。
節錄自:西方確指(第一集)
【願人有失】
這個存心就不好,我們不要有這樣的存心。希望別人有過失,存這個心就不好。希望他犯過失,趕快把他抓起來判罪,你存這個心是什麼心?這種心叫存心不良,這不是好心。我們應該存什麼心?希望人都不要有過失最好。你那麼希望他犯錯嗎?他犯錯對大家有好處嗎?沒好處!沒有好處,為什麼有這種心理、有這種想法?那個是錯誤的。所以我們應該希望人都避免過失,應該存這樣的心才對。不要存個心,希望別人犯過失,『願人有失』,這就存心不好。
節錄自:太上感應篇直講(第二回)(第七集)
我們現在是凡夫,這些佛菩薩聖賢的經典,實在講是對治我們的藥方。所以佛稱為無上醫王,就是我們什麼病都能治,但是我們必須要有藥方,藥方就在經典,對治我們的病的。我們這個病最主要是煩惱病,業障煩惱這個病,對治我們煩惱習氣的這些症狀,讀經就像讀藥方一樣,我們拿到藥方要照這個藥方去抓藥,去吃這個藥,病才能治得好。
所以,讀誦是為了受持。讀誦非常重要,讀誦就是加深我們的印象,天天薰習,你如果每一天至少念一遍,那你印象會愈來愈深刻,就是在阿賴耶識裡面我們落下深入的種子。就是不斷的薰習,讓它累積到一定的程度,它就會產生它的效果,就是在生活當中待人處事接物,你就會自己突然有智慧,知道怎麼去做。所以,讀經它有很深的道理。
節錄自:悟道法師晨間講話—天天讀經就是薰習 (第一集)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
⭕️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://www.tply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