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記得劉素雲居士有個報告,一個女同志在她面前告狀說她先生有外遇。她告訴這個女同志,她說「那是妳的丈夫,有外遇,你要曉得丈夫兩個字怎麼解釋?丈是一丈遠,一丈之內是你的丈夫,一丈之外就不是的,妳管他幹什麼?」這是勸人放下,不要自尋煩惱。同樣一個道理,我們把它引申出來觀察,你這個身體,一口氣沒斷活著,是自己的;一口氣不來了,不是我的。你穿在身上的衣服是你自己的,你放在衣櫃那裡那不是你的。你住的房子,你今天住在這個房子是你自己的,你離開房子,那不是你自己的。你口袋裡裝的多少錢,在你口袋是你自己的,銀行不是你自己的。如果我們能作如是觀,清淨心很快就現前,這都是跟你講真話,不是講假話。放下,叫你時時刻刻觀想,你自然就能放下。這些拉雜東西放下之後,佛號才提得起來,那是真的,為什麼?帶得走的,我在這裡命終的時候,那個地方到極樂世界去了。最後這一剎那如果把佛號忘掉,還迷戀這些東西,你就又搞六道輪迴了,往生西方的機會不就錯過了嗎?那才叫真可惜!像那個女同志在劉居士那裡告狀,我也遇到過。一位女居士向我告狀先生有外遇,問我怎麼辦?我說正好幫助妳念佛,妳就不操心了,妳讓他去多好!不但沒有怨恨,感謝她,要不然妳要照顧妳的先生,妳念佛功夫不得力,有這麼一個好人來幫助妳,好事,菩薩!世間事情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,沒有,都在自己一念之間,一念覺悟了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都在一念之間,就看你念頭怎麼個轉法。
節錄自: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九十三集)02-039-0093
我們自己犯了過失,希望別人饒恕我們,不要追究,那我們就首先饒恕別人,他做什麼樣對不起我的事情,也要饒恕他,不要放在心上,不要放在口上,時間久了,他知道我們這樣對待他,這就能化敵為友,冤家對頭變成最親密的朋友。都在自己,不在對方。要想著對方來遷就我,做不到,你永遠會失望;我要遷就他,問題真能化解。
節錄自: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一七五集)
你看看佛經一切經裡面,你常常念到「善男子善女人」。那個善是什麼標準?小乘裡面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,斷十惡,修十善,這樣的男子女人是佛在經典裡面所稱讚的,最低的水平!再提升一級,那就是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,這是佛法裡面的善男子善女人。具足斷惡修善,具足十善業道,不犯十惡,這是世間的善男子善女人,不是佛法的。佛法裡面,具足三皈五戒,包括出家所有一切戒律,小乘的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;發菩提心,那就是大乘的善男子善女人,菩提心跟菩提道就相應了,那就是大乘的善男子善女人。佛說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就怕我們自己錯會了意思,自己惡念紛飛,嘴裡頭能講一點、講幾句佛法,就以為自己是善男子善女人,這個犯的錯誤就太大了。對於佛法信不信?自己以為信,實際上沒有信。
節錄自:大乘無量壽經(第一三五集)
佛號不間斷,不管功夫淺深,沒有關係,只要佛號不間斷,最後一聲是阿彌陀佛走的,沒有一個不往生。這個法門叫易行難信的法門,很容易修,很難相信。一般人認為這個太容易了,怕它不可靠,不敢相信它,這就沒有辦法。夏蓮居老居士第一次看到《無量壽經》,生大歡喜心,手舞足蹈,那歡喜無法形容,三、四天。為什麼?他自己知道,生生世世沒有遇到這個法門,自己還在六道裡頭搞輪迴,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,可了不得!我這一生得救了,決定成佛了,所以發大歡喜心,是這麼個道理。
節錄自: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四九五集)
臨命終的時候一時糊塗,最後一念還是貪瞋痴,這個人就墮三惡道。能不能往生,決定在最後一念是不是念阿彌陀佛,最後一念念阿彌陀佛,這個人是決定往生。所以凡是往生的人,無一不是大善大福,善福才能往生。最後一念念阿彌陀佛,大善、大福報,他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了。
可是我們如何能夠保住,自己最後一念是念佛?這是我們現在最重要的課題。我們在念佛堂,日夜不間斷的念,為什麼?訓練、練習,希望在臨命終時用得上。
節錄自:大乘無量壽經(第五十三集)
在日常生活當中,唯一的一個希望,就是希望阿彌陀佛來接引我,什麼時候來我什麼時候就跟他去。他不來,我們在這等他,怎麼等?念佛等他,弘經等他。也就是說,把這個法門普遍的介紹給一切有緣眾生,希望大家都知道,希望大家都照這個法門修學,這個法門無比殊勝。
就像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所說,縱然這一生無知,造作的五逆十惡,那是地獄業,無間地獄,造的人很多,你把十善業道,不要講別的,這是最普通的、最通俗的拿來對照一下,現在這個社會上的人,誰不幹殺盜淫?誰不妄語、兩舌、綺語、惡口?誰沒有貪瞋痴?五逆十惡必墮地獄,這十惡擺在面前,我們細心觀察,一一來對照,太可怕了!
最重要的是要回頭看看自己,自己有沒有犯戒?有沒有造作?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,還來得及。只要你一口氣沒斷,真正懺悔回頭,信願行三資糧具足,阿彌陀佛慈悲,會來接引你。
修行在哪裡修?在日常工作、生活當中修,在擔任義工的時候修。重點是必須知道:修行是修自己,不是修別人。凡事只要求自己,不要求別人;只求自己跟別人和諧,不求別人跟我和諧,這樣你在團體當中,就會過得很快樂、很自在。六祖惠能大師說: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。」真正的修行人,並不是不知道別人的過失,而是不把別人的過失放在心上。
節錄自:自利利他 端在生活中力行——「戊戌年新春護法義工團拜感恩宴」談話
古來祖師大德告訴我們,世尊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,再擴大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法門,一句阿彌陀佛全部包括。這個法門確確實實是無上法門,是讓一切眾生,男女老少、賢愚不肖,乃至於犯了五逆十惡、毀謗大乘之罪,只要懺悔都能往生。你再找這個法門找不到了,只有這一門,不能不知道。
真難遇到,開經偈上說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,彭際清居士說「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」,我們這一天遇到了,那是多大福報、多大的善根。遇到沒有把它掌握到,還是半信半疑,還放不下世間名聞利養,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,你就錯過了。要真放下,要真修福,把所有一些功德都迴向求生極樂世界,這個世間我什麼都不要,我才能平平安安、穩穩當當的往生。
這個世間有絲毫貪戀,警覺性來了,我到不了西方極樂世界去,我這裡頭有罣礙。一定要捨得乾乾淨淨,隨時可以走,阿彌陀佛現在來,我現在就走了;還有什麼牽掛的,你就走不了了。多少念佛人不能往生,原因在此地,我們看得清楚、看得明白。你不走是你的事情,我決定要去,我決定不再留在此地。
節錄自: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一四四集)
在現前我們要想修福,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我們要相信,這不信就不行,用什麼修福?念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的念下去,這個福報無量無邊。台灣這個地區人人都念佛,決定不會有災難。眾生造業是非常嚴重,感召來的災難,只要把我們念頭換成佛號,就有救了。
節錄自:發大誓願(第五集)
在哪裡修?日常生活當中修。生活都不要著相,隨緣,隨緣就好,不要去攀緣,攀緣,我又想這些、又想那些,叫攀緣。一切是恆順眾生,你們說怎麼好都好,沒有一樣不好。為什麼?我來作客的,兩天就走了,所以什麼都好,樣樣都好。到地球上來是作客的不是做主的,客隨主便,主人說什麼都好,都歡喜。
菩薩到這是修行,修什麼?到這來修隨緣妙用,隨緣是恆順,一切都順大家;妙用是不著相,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妙用,真實智慧。事情與你不相干,你的心是清淨的,清淨心生智慧;這個事情與你相干,你的心是染污的,染污的心生煩惱,不生智慧。所以對這個世間要放下,要捨得乾乾淨淨,我們就得大自在了。
節錄自: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一九四集)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
⭕️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://www.tply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