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一切念頭轉成阿彌陀佛|金剛經講義節要 第111集|悟道法師主講

🔹「放下」的具體行動從何處下手❓
🔹有什麼辦法可避免人被鬼神找到❓
🔹參禪人夢到老虎要吃他的公案
🔹做午供念到的「南無常住十方佛,南無常住十方法,南無常住十方僧」,什麼叫常住❓

金剛經講義節要—把一切念頭轉成阿彌陀佛  悟道法師主講  (第一一一集)  2024/3/27  華藏淨宗學會  檔名:WD15-008-0111

  《金剛經講義節要》卷三。諸位同修,及網路前的同修,大家晚上好。阿彌陀佛!請放掌。請大家翻開經本,《金剛經講義節要》卷三,一百三十一頁,我們從《節要》第五條看起:

  【五、既知相由業轉,業作於心。則知一念之因雖微,其關係卻是極大。學人應於起心動念時,觀照用功也。】

  這一條接前面,我們學習了四條的《講義節要》。這段經文:「如來說一切諸相,即是非相。又說一切眾生,則非眾生。」《講義》給我們發明這段經文的道理。「相即非相,生即非生」,「眾生即非眾生」,「諸相即是非相」,這個都是講生空、法空,眾生空,諸法也是空的。一切諸法都是五蘊所生的,「一切眾生,一切諸相」,都是我們自性所現的,「皆是同體之性所現」。相有體無,所以「莫不有即是空,空即是有」。這個意思前面我們也看到很多,這個是「般若主旨」,般若主要的宗旨。「若非徹底明了,一切佛法,便不得明了。所有觀門行門,種種修持,便不能得力。」所以江老居士雖然前面講了很多,這個地方再給我們詳細來分析,因為這個很重要。這個是般若的主要宗旨,也可以說般若是佛法的中心,沒有般若也就沒有佛法。因此世尊《般若經》講了二十二年,說法四十九年,般若講了二十二年,幾乎佔一半。為什麼講這麼久?當然是最重要、最核心的。對般若的主旨如果我們沒有徹底明瞭,的確我們修任何法門都不得力,你修觀門行門,都不得力,這個是真的。所以種種修持,便不能得力。不管你修什麼法門,包括我們念佛法門也不例外,如果你對這個宗旨沒有徹底明瞭,的確修行你怎麼用功都不得力,所以我們念佛人多,往生的人少,這個也是很關鍵。

  所以淨土也不能離開般若,般若跟淨土是一不是二,不能給它切割。今天晚上我們台南太和般若寺莊弘法師一行回到華藏來。太和般若寺,當初接這個道場,弘師問我,要不要改?我說不要改,這個是現在我們很缺乏的。人家取得好好的給我們,我們用這個現成的,那這個也是佛菩薩安排。因為我們般若寺在仁德,老和尚的極樂寺在安平,所以一個般若、一個極樂,不是淨土跟般若都有嗎?這個也是佛菩薩冥冥當中一個安排,一個啟示。黃念祖老居士他有一本書,《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》,看到這本書,也是給我們做一個證明,證明般若跟淨土是一不是二,我們要認識、要了解。所以般若不是禪宗的專利,不管各宗各派、大乘小乘,都離不開般若,因為般若是一切佛法的中心、的一個主旨。所以佛講了六百卷《大般若經》,講得很多,講了二十二年。六百卷《大般若經》濃縮起來,歸納起來就是一部《金剛般若》;一部《金剛般若》再歸納,就是一部《心經》;《心經》再歸納,就是「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」;如果再歸納,就是「觀自在菩薩」;再歸納,最後就剩一個字,「照」。你照見五蘊皆空,就度一切苦厄了。所以莊弘法師這次也代表台南淨福寺,參加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(到北京、山西大同去)「兩岸人間佛教交流」,這個因緣也非常殊勝。我們般若寺在南部,我就請莊弘法師(我沒有時間),南部的一些佛教道場,有活動就請他代表出席,跟大家交流,這個也很重要。特別現在兩岸緊張,僵局,那我們民間(特別是佛教)的交流,就顯得更為重要了。希望兩岸能夠和諧,這個也是很重要的,這個也是修布施。不要著相,那就是金剛般若了。所以修行,做什麼事,如果懂得觀門、懂得般若的主旨,那無非都是在修六度,所以這個很重要。

  我們應當也要知道一切法,「莫非因緣聚會,假現有相」。為什麼說諸相即是非相,眾生即非眾生?我們應當知道這一切法,我們眼睛看到的這一切,莫非因緣聚會,現出一個相。假現有相,有這個相,但是不是真的。像我們看電視節目,螢幕這些影像,有那個相,但是我們知道那個相是假的。有那個相,但是那個相是假的。先師淨老和尚常常用電視屏幕這些現相,那個相千差萬別,無量無邊。我們看電視知道那些相是假的,他老人家再教我們看現實的世界,我們現在眼睛睜開看的這一切,就像看電視那個相一樣,也是假的,跟看電視那個沒有兩樣。為什麼說是假相?為什麼有這些相,這個相怎麼出現的?這個是緣聚,因緣聚合起來,它現出這個相。「緣聚則生,緣散便滅。」緣聚會了,聚在一起,它就現出這個相;這個緣散了,分散了,這個相就沒有了。這個就是「有即是空」,這個緣散就沒有了。

  我們用分析的,這個我們可以理解,所以佛法有析空觀跟體空觀。析空觀就是用分析的,透過分析我們知道,的確因緣聚合起來才有這個相。我們隨便舉一個例子,一張桌子,有這個桌子的相,那為什麼有這張桌子?因為它有很多條件(很多緣),你要木材(它的質料,它的材質是木材,木材,你要到山上去砍),還要透過工人去量、去鋸,你要做什麼樣子的,圓桌、方桌,做了,再把它組合起來。以前我父親做木匠,小時候常常看他做椅子、桌子,以前做那個方桌,也有圓桌,鋸木材,鋸一塊一塊的,有平面的平板,有椅子的腳、桌子的腳,做好了刨光,然後組合起來,現出一個椅子、桌子的相出來了。這個就緣聚了,這些因緣都具足了,有這個材料,透過木工把它製造做出一張桌子、一張椅子,這個相就出來了。但是這個用久了,壞了,它散掉,這個相就沒有了。我們從析空觀來分析,一般人就比較容易理解。你以此類推,一張桌子、一張椅子是很多條件(緣就是現代的話講條件)組合起來。我們現在講組合屋,很多材料,都把它組合起來。萬法都是組合的,沒有各自獨立的一個實體。這樣分析,我們也知道原來緣聚則有、緣散則滅,緣散這個相就沒有了。這個透過析空觀,如果根性比較利的,體空觀,就是正當它現這個相的時候,就知道它是空的,因為它是因緣聚合的,是一個假相,當體即空。所以「有即是空,空即是有」。你也不能說它沒有,空在有當中,有在空當中,所以「有即非有,非有而有」。

  眾生也就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現象,眾生怎麼來的?五蘊,色受想行識。色受想行識,色是物質,受想行識是精神。受,領納;行是遷流;想,思惟想像;識是含藏,這個是心理,在唯識叫心法;色,物質叫色法。我們看到這一切萬法,都是精神跟物質和合(就是五蘊)所生的,這個就是眾緣和合生起的現象,我們稱為眾生。哪一樁事情、哪一個人、哪一個動物,不是五蘊眾緣和合而生的?統統是。所以稱為眾生。五蘊就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這五個合起來,這個叫眾生。蘊是覆蓋的意思,好像陰天,烏雲蓋住太陽,太陽比喻我們的自性,蘊比喻無明煩惱覆蓋我們的真如自性。我們舉出色蘊,色就是物質,物質也沒有自體,它也是地水火風合起來的,這個四大。整個大環境,物質都是四大組合的,地水火風,地大、水大、火大、風大。地,就是它有體積,最基本的就是微塵,那很多微塵集合起來,這屬於地;水就是濕度;火就是溫度;風就是運轉,動的,好像我們整個地球它是在轉的,它是一個動態的,這個外四大。內四大就是我們身體,我們的骨頭、牙齒、指甲、頭髮,這屬於地大;我們身體有水,痰、尿是屬於水大;身體有溫度,屬於火大;還有我們呼吸,這個是風大,這個叫內四大。我們身體是內四大,外面的環境叫外四大,這個就是色蘊。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這也是空的。內苦、外空。我們舉出色蘊,受想行識也是一樣,我們念頭、我們的感受,有時候歡樂、有時候痛苦,悲歡離合,那個感受有一定的嗎?沒有,也是變化無常的。心是變化無常,我們這個物質也不斷的在變化。你看我們這個環境,不斷的在變化;我們的身體,也不斷的在變化。一年前的照片,也就不一樣,還看不太出來,但是十年、十年就很明顯。如果再拿個三十年前的來看,那就更明顯了,它是剎那剎那在變,不斷的在變。所以沒有一樣是真實的,都是暫時存在的一個假有,假相。

  所以「正當聚會時,復起變化,無常無定」。「可悟其並非堅實」,那不是很堅固、很實在的,「實是幻現之假相」。所以《金剛經》佛教我們要觀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就是不要給它當真。「此之謂有即是空。」我們現在看到這個有,但是實際上它是空的。「凡夫誤認為實,遂致取著,隨之流轉,此輪迴之因也。」這個就是告訴我們六道輪迴怎麼來,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?六道輪迴實際上也是一個假相,因為我們迷在這個假相裡面,誤以為是真有,起分別執著,所以起惑、造業、受報,受這個虛妄輪轉之報,這是六道輪迴的原因。所以這個原因跟誰都沒關係,這個不是上帝造的,閻羅王統統沒有關係,就是自己迷了。誤認為這些都是真實的,所以生起取著的心,執著,著相的心,就起惑、造業、受報。如果我們不著這個相,看破放下了,不再造業了,六道就沒有了。所以六道也不是真的,是假的,佛給我們講,像作夢一樣。作惡夢,這惡夢是不好受,因為我們不知道它是夢。所以作夢,作好夢就滿快樂的,作惡夢滿痛苦的,很恐怖的,因為不知道它是夢,不知道它是假的,把它當作真的了。我們現在看到的,佛給我們講這個跟作夢一樣,要常常這樣去觀。

  所以過去有一個參禪的人,就是說夢到一隻老虎要吃他,把他嚇得趕快跑。一覺醒過來,才知道原來一場夢。他就想一想,早知道是夢,就做個人情給牠吃了。做個人情,因為是假的。但是你不知道這是假的,那真嚇人。不知道是假的,因為我們就是迷了,自己現出那個相,自己嚇自己。外面這一切都是我們的妙明真心所現的,但是我們一念不覺迷了,把那個麻繩看作一條蛇,嚇壞了,其實沒有蛇,是一條麻繩。迷了,人家給你說那是一條繩子,你就不相信,我明明看到是一條蛇,我們迷了就這樣。那佛就是告訴我們,那個不是蛇,那是繩子,你誤會了,以為是蛇。就告訴我們,誤會這個相是真的,其實不是真的。如果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叫看破。看破,你自然放下,你就不會去執著了。順境也不會起貪心,逆境也不會起瞋恚心,因為統統是假的,你心就清淨,就平等了。如果不知道事實真相,那怎麼可能清淨、平等?做不到。所以這個就很重要。

  「一切法所以有種種不同,是隨業力而異(唯識所變)。業力複雜,現相亦複雜。業力純淨,現相亦純淨。絲毫不爽。此之謂空即是有。凡夫不明此理,撥無因果。取著空相,無所不為,此墮落之因也。」知道這一切假相,那你也不能著空,著空又是執著了。因為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不是把它分開。空就是空,有就是有,不是。色,它當體就是空,那空在哪裡?空就在色當中,你不能離開這些色另外找一個空,就在這個當中就是空。就像我們看電視一樣,電視屏幕是空,不是沒有這個相的時候才空,當現相的時候它還是空的。但是,現相空有不是一體嗎?空在有當中,有在空當中。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;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。」這個我們要好好去參究。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我們現在看到這一切法,為什麼有種種不同?是隨業力而異(唯識所變)。我們心能現,但是識它能變,識是妄識。中峰國師講「妄識」,虛妄的,虛妄它會變,真的它不會變。業力複雜,現的相也複雜。我們每一個人長得相都不一樣,看相算命的也知道相由心生,我們知道這個相從心來的。

  所以我們學習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,《十善業道經》佛就跟我們講得很清楚,佛這部經是在龍宮對海龍王講的。海龍王在大海裡面,那些水族類的眾生很多,形形色色,有大有小,有很好看的魚,有很醜陋的,什麼樣子都有。還有那個石頭魚,牠沒有動,牠趴在石頭,你就不知道牠是一條魚,動了,原來牠是叫石頭魚。什麼都有,那個相千差萬別,非常多,不一樣的,有很細的魚,有很粗的,大鯊魚、鯨魚。佛就給龍王講,為什麼這些相統統不一樣?有好看有不好看、有粗有細、有大有小,這些相怎麼來的?為什麼這些相這麼複雜,差別這麼多?都是由於眾生心善不善之所致。心造善不善,你的心起善念,你造善業,你的相就好;你起惡念,造惡業,你的相就不好。惡業種類無量無邊,善業種類也無量無邊,所以好的相,也有很多不同;不好的相,也有很多不同,千差萬別。你掌握這個原理,那也就不難理解,再多的相,無量無邊的相,離不開一切法從心想生。看到這個相,知道你心裡是想什麼,你心看不到,但是從這個相可以知道你的心,色不異空。那心在哪裡?就在你相裡面。從這個相,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心,所以你就現什麼樣的相。所以這個很科學,這個一點都不迷信,佛法沒有一點迷信。眾生造的業很複雜,所以果報也非常複雜,善當中有惡,惡當中也有善,這個當中非常複雜。如果你是純淨純善,那你現的就是純淨純善。像極樂世界純淨純善,那個相大家都純淨純善,關鍵都在心。所以十法界的眾生,從地獄到佛法界,這個相差別太多,無量無邊。成了佛,相都統統一樣,佛佛道同。沒有成佛之前,都有差別。六道差別最大,四聖法界差別比較小,到一真法界就都一樣,一就明心見性了。

  「業從何起,起於心之有念也。」業怎麼來?業從心生,心動了妄念,起心動念,業跟念頭時時在變異,變化,不一樣。我們的妄心變來變去,所以我們講人都會變心,因為是妄心。所以過去先師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常常講,人家說我愛你,你不要當真。現在愛你,再過五分鐘,他就不愛了,會變。我恨你,那也不是真的,你也不要當真,恨過了之後,他就不恨了,因為他的心一直在變。所以四念處:第一觀身不淨,第二觀受是苦,第三是觀心無常,變來變去,因為是虛妄的。虛妄會變的叫妄心,這個中峰國師在《三時繫念》講「緣慮心」,就是妄心,「即現今善惡順逆境界上種種分別者是」。那個妄心,變來變去的。但是這個妄心當中它有一個靈知心,那個是真心。妄心從哪裡出來的?從真心迷了之後出來的。所以不是說有一個妄心、一個真心,不是兩個,妄心跟真心,同樣那一個。中峰國師在《三時繫念》給我們開示得很清楚,只是迷悟不同,同樣是那個心,不是另外有一個心。那你悟了,你知道用真心;迷了,那就變成妄心。其實同樣是那個心,只是迷悟不同。我們迷了,我們的真心在不在?還在。在聖不增,在凡不減,沒有減少一點,只是我們不知道,迷了就不知道,迷失了。所以,念與業時時在變異,所以你念頭一直在變,業也在變,業力變果報也是變。所以《了凡四訓》講記功過格,記這個功過格,加減乘除,加分減分,乘除那就幅度大。大善大惡、小善小惡,造的不同的業感應吉凶禍福,小的叫吉凶,大的叫禍福。所以這個原理我們知道了,你再看《了凡四訓》、《太上感應篇》,因果報應這些都時時刻刻在加減乘除。所以袁了凡記功過格。所以我們要改造命運,它的原理就在這裡。因為業由心生,關鍵在我們的心,我們心起什麼念頭?善念、惡念,無記念是不善不惡,它不會感召善惡果報。我們念佛是淨念,淨念就不在六道,他在西方。所以我們為什麼提倡念佛?就是我們起心動念不要念其他的就念佛,就是淨念,果報就是在西方。

  「惟此同具之靈性,則從來不變不異,為一切法之本體。」這就講我們的靈知心,我們妄心當中有一個靈知心,那個真的,它是從來不變的,不生不滅,它常住。所以我們做午供,「南無常住十方佛,南無常住十方法,南無常住十方僧」。什麼叫常住?我們念了半天,也不知道什麼是常住,但是會念。我們的靈知心常住,它本來就有了,也不會消失的,所以叫常住。如果會消失,就不是叫常住。所以學佛,佛就是教我們認識自己,認識我們自己的自性。明心見性,見性就叫成佛。所以這個是一切法的本體。「有體必有用,有用必有相。相雖幻有,而從來不斷。」相是虛幻的,但是它從來不斷,這叫不斷之無。相是假的,但是這個假相也從來沒有間斷。「故不應著有,亦不應著空也。」所以我們不應該去著那個有相,把那個相當作真的,但是也不應該去著空,著空就偏到一邊去了。應該空跟有都不著,這個才是正確的。我們前面四條複習一遍,我們接著看第五條:

  『既知相由業轉,業作於心。則知一念之因雖微,其關係卻是極大。學人應於起心動念時,觀照用功也。』觀照功夫可深可淺,如果照《金剛經》來觀照,這是很深的,你會觀,你就會明心見性,就不著相了。起心動念,如果我們還沒有辦法依照《金剛經》來觀,我們念佛人有個方便,不管什麼念頭起來,我就把它轉成阿彌陀佛,那這個也是很直接的。雖然不懂,你會把它轉成佛念,這個跟《金剛經》也相應,暗合道妙。《金剛經》,你懂得觀照的原理去觀,這個是明合道妙;不懂,你懂得念佛,也是一樣。關鍵就是起心動念,我們念佛人也是離不開觀這個原理。往往我們妄念起來,就隨著妄念跑了。古大德講,「生處轉熟,熟處轉生」。我們念佛這個佛念還不熟,不熟就是還生,生疏就是不熟,不熟常常忘記。我們的煩惱很熟悉,都不會忘記,該煩惱的時候一定起煩惱。這個說明什麼?無始劫來,煩惱我們熟得不得了,不要特別說我要來生一場氣,不需要,你遇境逢緣,不要刻意去提,它就冒出來了,這個叫很熟悉了。念佛,我們還很生疏,你常常忘記了。現在觀照用功,就是「生處轉熟,熟處轉生」,那個生疏的,要把它不斷的熟悉;原來很熟悉貪瞋痴慢這些煩惱慢慢生疏,這樣我們功夫就會進步。這個觀照用功,主要還是在境界上用。

  特別我們現在這個時代,實在講《金剛經》對我們特別重要。因為過去先師淨老和尚也常講,我們要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很難,比過去三十年前要難一百倍,為什麼?過去三十年前沒有手機,現在有手機。手機給我們干擾,的確比三十年前超過一百倍;如果比六十年前(連電話都沒有),那超過兩百倍,心被干擾的程度。一天到晚看手機,我們都著那個相,我們就很累。我們老和尚勸我們,你要都攝六根,手機丟掉,電話線拔掉,電視機統統收掉。我問大家,摸良心幾個人能做得到?現在我們山上有一個莊來師,他沒有手機,他也不看電視,要在那邊念三年求往生。我也成全他,他也不接電話,他什麼都沒有。但是多數人做不到,有幾個人像他,能夠去住在那個山上?你去關看看。他在那邊,晚上都有那些動物出來,一個人住在那邊。你去住看看,看你能不能住幾天?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辦法,是不是?所以我們心還會受境界所影響,從小乘的說法,《沙彌律儀》就是禁止看這些,就是遠離、隔離。就像我們現在有病毒,要戴口罩,戴口罩就是隔離,是不是?你把它隔開,不要接觸,你就不會受感染。如果用《金剛經》的修法,就是你有免疫力,你不受影響。他不用隔離,他能夠解毒,把三毒煩惱化解掉。你要化解,你沒有金剛般若,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。所以過去先師淨老也做貼紙,我們現在都有,貼在電視上面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叫我們看電視,就要看到那一首,不要被裡面那個騙了,你要在這個當中起觀照。如果你這個當中能夠提起觀照功夫,的確看電視是在修行,那是一點不假。你觀所有相皆是虛妄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,那你是最高的修行法。但是這個要去練,要去觀。如果你沒有提起觀照,不知不覺又被它轉了。所以貼那個就是提醒我們,你要觀那個是假的,你不要跟著它轉,你心保持清淨平等覺,那你看電視真的是在修行。

  關鍵就是在觀照用功,「學人應於起心動念時」,我們現在起心動念,這個時候要提起觀照來用功。真正修行就是在這個地方,不是要關起門來,去躲在山洞,真正用功是在起心動念這個時候去用功。我們再看第六:

  【六、應知相即非相,生即非生。既不著有,亦不著空。如是空有雙離,以行六度萬行,乃能利益一切眾生。】

  『應知相即非相,生即非生。』「相」是假相,它是空的,眾生也是空的,因緣和合而生的。『既不著有』,不執著這個實有,不把這個當真的,但是也不執著空。二乘就是執著空,凡夫執著有,這個都不是中道。應該空有都不著,『空有雙離』,二邊都離。「空有雙離」,才能夠利益眾生。你執著空,你就不願意去幫助眾生了。空有雙離,『以行六度萬行,乃能利益一切眾生』。如果你執著空,你就不願意做這些了,以為都是空的,做那個幹什麼?他就執著在那個空上面,對眾生就沒有利益。所以知道是空,但是他不著空,他就是行六度去幫助一切眾生,這樣對眾生才有利益。我們再看第七:

  【七、修二邊雙離之因,證寂照同時之果。是為究竟之利益。發大心者,如是空有雙離,以行布施。布施此空有雙離之妙法。則自他皆得離相見性,斷念證體,同歸性海。其利益之大,不可思議。】

  『布施』,懂得三輪體空,真的你布施一文錢都稱性。因為稱性,性體它是沒限量的,無量無邊,好像一滴水,一滴一點點,你投入大海中,那就跟整個大海就融成一體了。雖然它一點點,但是你丟入大海當中,跟整個大海都融為一體了,深廣無際。我們的自性是無量無邊,所以你修行如果稱性,跟性體相應,那你布施一文錢,功德也無量無邊。這個跟有數量的,那個數量再大,跟無量無邊比較起來,那個就有限的。無限大、無限量的,你有限的再大,你也不能跟無限的去比。所以稱性就是不著,布施,不著我是布施的、我今天布施多少錢、布施給誰。布施不著我能施,不執著我布施這個東西,也不執著誰接收我的布施,不著這個相。但是實際上,我們是做了布施,不是說不著那就什麼統統不做,那又著了空。實際上我們都在做,但是作而無作,施而無施。他心裡不落那些痕跡,這個就三輪體空,這樣布施就稱性,跟自性相應了。我們也可以從這個地方來學習。

  所以『布施此空有雙離之妙法。』為什麼《金剛經》講布施,講得特別多?我們學佛(過去先師淨老常講,章嘉大師教他的)就學什麼?學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,就六個字。從哪裡下手?從布施。如果你只是嘴巴在說,你也沒有具體行動,那也不算真的放下,所以從布施下手。所以我們從布施來修,現在大家都可以修布施。布施,我們淨老和尚他也做一個示範給我們學習。他說,他沒有錢。章嘉大師問他一毛錢有沒有,一塊錢有沒有?這個倒有。你有一塊就布施一塊,有一毛就布施一毛。所以開始學佛,他說,要怎麼樣能夠很快入佛法,得到佛法的受用?就從看得破、放得下,從布施下手。他就很認真修。這個也是我們現在就可以學習的,我們布施財物,先布施身外之物,再布施內財,為大家來服務,這個都是布施。犧牲你的假期來道場做義工,這個也是布施,這內財布施。先從外財,身外之物,先布施。布施,這個就非常重要。布施,我們剛開始還會著這個相,布施到最後,慢慢我們就離相,布施得就很自然。就是布施,你說放下,嘴巴在講,那個也不算,要具體行動。具體行動就是布施,真正在做,這個就不著空。你說我都放下、我都不執著,但是又不肯布施,那不是真的放下,你要具體行動,具體的作為。

  須菩提請問本師釋迦牟尼佛,佛在世講這個金剛般若,我們聽得懂。佛的正法時期,大家還能懂,能夠照這樣修。如果到末法,後五百年,佛滅度五個五百年之後,進入末法,那個時候眾生的根器都很差(就我們現在這個時代),還有人會懂這個金剛般若嗎?還能學習金剛般若嗎?他的意思就是說,到了末法,金剛般若還有人能夠來受持嗎?問了這個問題。佛就告訴須菩提,你不要這麼講,你不要認為末法就沒有人能夠受持金剛般若。佛就講,末法時期如果有人能夠持戒修福,他就能受持金剛般若。持戒就是斷惡,修福就是修善。持戒就是諸惡莫作,修福就是眾善奉行,做好事,就是布施。所以你能夠持戒修福,你就能懂金剛般若。為什麼佛強調持戒修福?因為怕著空,怕著空撥無因果,以為什麼都空,造惡業也沒關係,反正統統都空。他著空,那更麻煩!所以持戒修福,著空這道牆先把它堵起來,因為著空比著有麻煩。古大德講,寧願著有如須彌山,也不可以著空如芥菜子。所以著空比著有問題大。所以持戒修福,就是把你著空這個門堵起來,那你先著有,你再把這個放下,不要著這個相,那你就空有都離了,就不會偏在一邊。不然偏在空那邊,那更麻煩,更嚴重,都撥無因果了。所以要『離相見性』,依照佛在《金剛經》的教導,我們依教奉行,絕對可以『斷念證體,同歸性海』。我們再看第八:

  【八、一切眾生,一切諸相,有種種義。概括為四:第一、「相」者,相狀。謂有生之類之相狀。不但指外形,兼指內心狀況。種種生類,色心相狀,差別不一,故曰種種。如是一切諸相,俗眼觀之,宛然現有,道眼觀之,除五蘊變現外,實無可得。經言「當下即空,生而無生」。故曰『一切諸相,即是非相』。此明生空之義。五蘊本身,亦眾緣和合,亦本非實(今人謂之分子、原子、電子、粒子、波動等是也),當體即空。故曰『一切眾生,則非眾生』。此明法空之義。明生空,所以破我執、離我相。明法空,所以破法執、離法相。生空、法空、空空,是為三空。具此三空之正智,名金剛般若也。】

  這一段,我們大家都要熟記,這段要熟記。我們台南太和般若寺,實際上這些都可以打成字,我們貼起來天天看。現在我覺得這個般若寺已經弘揚般若,因為它名字給我們取好了,就是教我們要學般若,這就非常重要了。因為我們常常看到經典講,『一切眾生,一切諸相』,但是我們也是含糊籠統,不是很清楚。這裡江老居士給我們詳細來說明。『有種種義』,「一切眾生,一切諸相」,有種種的義理、有種種的意思。『概括為四』,大概包括四大類:

  第一類,『相者,相狀。』就是我們看到種種的形相,有這個形相,有這個「相狀」。『謂有生之類之相狀。』生物,有生命的這些種類,各種不同的相狀。我們看人,男的女的,白人、黑人、黃種人,人也是很多種。長得骨架也不一樣,鼻子也不一樣,眼睛也不一樣,頭髮也不一樣,皮膚也不一樣,所以你仔細看,眾生相這麼多。這個就是第一類,「相者,相狀。」『不但指外形』,不但指外面這種形相,『兼指內心狀況』。我們心裡有相,叫心相,心起心動念,它就有相。「兼指內心狀況」,不但指外面的形相,還指內心的心相。你心有起心動念,它就有相,我們一般人看不到,鬼神他看到。鬼神他看不到我們外面的形相,他找人,他是怎麼找?你起心動念,他就找得到你。因為你起心動念都有相,鬼神他有五通,那就找得到。

  所以過去金碧峰禪師壽命到了,閻王派兩個小鬼要抓他。他就在那邊打坐入定,不起心、不動念,鬼就在他旁邊繞來繞去,就是沒看到。因為他沒有起心動念,看不到。回去不能交差,去了幾次,都抓不到。後來聽寺院的人講,禪師他什麼都放下了,只有一個缽他放不下,誰要去玩他的缽,他就會出定。所以小鬼說,這下有辦法了,就去找他那個缽,給它敲一敲。結果金碧峰禪師就:誰在玩我的缽?起心動念,出定了。小鬼說:這下逮到了,走,跟我去閻羅王那裡報到。他說:你怎麼能找到我?我知道你喜歡這個缽,你不起心、不動念,我們抓不到你,現在知道你這個缽沒放下,敲一敲,你出定了(你起心動念了),我們就找得到你了,走,跟我們走。金碧峰禪師說:好,我跟你們走,缽還給我。小鬼缽就還給他。他把那個缽摔在地上,把它踩碎,他說我現在這個缽也放下了。他一坐,又入定了,小鬼又抓不到了。

  另外,還有個道士,這個是《竹窗隨筆》,蓮池大師的筆記。《竹窗隨筆》,水鬼要抓替身,道士的茅蓬搭在河邊,在那邊打坐入定。兩個小鬼就在那邊講,明天有個人從這邊經過,那個人就是我的替身。他就跟另外一個水鬼講,他就可以去投生了。結果第二天,果然有一個人要過河,那個道士昨天有聽到兩個水鬼在講,就勸那個人你不要過去,過去你有生命危險,那個人果然就沒有過河。結果沒有多久,山洪暴發,水沖下來。那個人就逃過一劫了,就沒有被抓去當替身。那天晚上,又聽到兩個水鬼在講,要找替身的水鬼他就講,本來我今天就可以去投生,我找到替身了,但是被這個老道給破壞了。另外一個水鬼就說,老道給你破壞這個好事,那你為什麼不去找他麻煩?他說,我找不到。兩個水鬼就在這個道士身邊講話,道士都聽得很清楚,但是道士不起心、不動念,他就看不到那個道士。所以就是說那個鬼你人起心動念,他就知道。所以《太上感應篇》講,「夫心起於善,善雖未為,而吉神已隨之;或心起於惡,惡雖未為,而凶神已隨之。」你有起心動念,他就找得到;你不起心、不動念,他找不到你。所以心裡有相,你一起心動念就有相,有相他就找得到。

  所以『種種生類,色心相狀,差別不一,故曰種種。』眾生的種類,他的顏色,他的相狀、他的心態,差別不一。所以我們人的相都不一樣,因為每一個人的心都不一樣。為什麼不一樣?因為妄心,妄心就不一樣,真心統統一樣。所以叫「種種」。『如是一切諸相,俗眼觀之,宛然現有,道眼觀之,除五蘊變現外,實無可得。』「俗眼觀之」,就是我們凡夫俗子的眼光在看這些相,我們認為這是真有。我們如果會從《金剛經》起觀照,我們就有道眼了。「道眼觀之」,觀這一切現相,心相也好,色相也好,「除五蘊變現外」,沒有其他的,「實無可得」,那就是五蘊而已。就像房子,蓋的樣子不一樣,一個工程師去看,看到它實際上組合的這些基本條件,鋼筋、水泥、磚塊、木頭等等的,就是那些東西。你那個花樣再多,離不開那些東西。相再多,統統是五蘊變的,是它組合的方程式不一樣,但是基本的物質都是一樣,都是五蘊,離不開五蘊。那你道眼觀之,除了五蘊之外,那什麼都沒有,那些是假的。所以『經言當下即空,生而無生。』

  《金剛經講義》,如果我們能夠有一點體會,對我們修行都有很大的幫助。在我們現實生活,待人處事接物,我們也會得到很多的啟示,很大的受用。所以這個空有不著。所以空,我們知道它是空,不要去著那個相,但是不是說不去修,不去做這些事情,那個就錯了。所以我們要修福,對眾生有利益、有幫助,你要去修。你不能說,空了,修它幹什麼?你這樣就著空了,那就麻煩了。所以你要去修,你不要去著那個相,它妙就妙在這裡了。你就是去做,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,你離了那個相,你就空有就離了。所以《金剛經》它強調持戒修福的道理,就在這裡。先把著空那一道門堵死,你先著有,你持戒修福,不要去著持戒修福的相,那就對了,這樣空有同時就離了,你就契入中道了。

  好,今天就跟大家學習到這裡。祝大家福慧增長,法喜充滿。阿彌陀佛!  
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
⭕️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://www.tplys.com

分享至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