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佛的核心秘訣|淨空老法師開示

大勢至菩薩在最後講念佛的方法,說得非常簡單、非常扼要,淨念相繼,都攝六根,前面一句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八個字。都攝六根教我們放下,眼從色塵裡頭收回來,耳從聲塵裡面收回來,六根不要向外緣,向外緣生煩惱,統統收回來,不緣外,緣內。內是什麼?內是阿彌陀佛,起心動念想阿彌陀佛,眼看阿彌陀佛,耳聽阿彌陀佛,鼻聞香,供佛的香阿彌陀佛,六根都用在阿彌陀佛上。淨念相繼,淨是清淨心,念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相繼不斷。這些時候我常常提到賢老和尚九十二年佛號不斷,這叫淨念相繼。他沒有欲望,沒有名利,名聞利養統統沒有,非常單純,萬緣放下。願意吃苦,願意持戒,每天的日子歡歡喜喜,非常充實,一天也沒白過,做出榜樣給大家看。所以他的果自然是自得心開,自然是感應彌陀現身,佛給他的加持,佛給他的信願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。

節錄自:02-041-0008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八集)

第四,「懺悔業障」。怎麼懺悔法?舞台上表演痛哭流涕,也感動台下的觀眾,算不算懺悔?不一定。章嘉大師教給我,懺悔業障要用真誠心、恭敬心,決定後不再造,這叫真懺悔。大師說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,實質就是後不再造,這叫真懺悔。孔子所說的不貳過,過失只有一次,下一次決定不會有同樣的過失。誰做到了?孔子讚歎顏回做到了。顏回這個人過失只有一次,他知道是過失,下一次不會再犯。儒沒有求出離三界,人家也能做到,何況大乘,何況是極樂世界。今天懺悔,明天又犯,犯了再懺悔,這不行。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?用妄心。追到究竟處,真妄兩個字。我們無始劫以來,一念不覺迷失了自性,變成六道凡夫,在六道裡頭輪迴不知道多少次,無量劫。無量劫阿賴耶裡面含藏的習氣種子,善少惡多,所以這善保不住,遇到緣它就起現行,惡的力量太強大了。也正是為這個原因,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的好處,把所有一切惡的緣統統斷掉,裡頭沒有。所以到極樂世界你所看的盡善盡美,你不會有惡念產生,也就是說,阿賴耶裡頭諸多不善的種子,在極樂世界沒有這個緣把它引發起來,極樂世界好就好在這裡。

節錄自:02-041-0007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七集)

在這個時代,「聖道一種今時難修,其難非一」,難太多了,佛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,學不容易,修更困難,這我們能理解。「特此一門,至圓極頓」,這一門就是《無量壽經》,就是這一句名號。「而且由其簡易直捷,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」,這句話非常重要。你要曉得這個東西重要,你就會非常珍惜,才知道自己是多麼幸運,真的在大乘教裡中了特獎,這個特獎的利益就是你這一生可以作佛,那這個獎你要不要領?領回去就發財了,不領回去等於沒有得到。今年這一會,我們的重點是要契入境界,不重視經典文字的理解,不重視這個,重視修行,重視在真幹。我們在這一年當中,這部經學完了,決定有往生的把握,決定跟阿彌陀佛見面,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,「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。絕不能開玩笑,不能搞兒戲,要用真誠心、恭敬心、清淨心,認真學習這部經典。

節錄自:02-041-0006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六集)

我看到海賢老和尚,我有很高的警覺心,要向他學習。學習什麼?徹底放下,有等於沒有。資生之具,就是生活必須要用的東西,愈少愈好。出家人三衣一缽,那是在印度,在熱帶,一年到頭三件衣足夠了。所以出家人生活簡單,什麼也沒有,樹下一宿,日中一食。資生之具多了就是累贅,家業太大了放不下。一定要曉得,假的,不是真的。《楞伽經》裡頭講得好,我們整個這個宇宙到底怎麼回事情?佛在經上講的,這些東西統統是「自心現量」。你看,一句話講盡了,是我們自己心裡變現的現象,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。心這麼複雜、這麼麻煩,沒有關係,全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知道事實真相,自然就不放在心上,有等於沒有。我有的別人拿去用去了,無論用什麼方法拿去了,我什麼態度?本來沒有,本來不是我的,不就沒事了嗎?心平氣和,快快樂樂。我的,我還常常念著,這就錯了,這念什麼?念輪迴,念六道,念迷惑顛倒。要學放得下,放得下之後,自然你就看得破,智慧現前了。

節錄自:02-041-0005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五集)

海賢老和尚做出來給我們看了。他一生農耕,開荒,山野裡面的荒地,他把它開發出來耕種糧食。一個人一生九十二年,他只一個人開發的荒地,我們看的報告,一百多畝,面積可觀,種糧食、種蔬菜、種水果,照顧幾千人、幾萬人,這是世法。一句佛號沒有一天忘掉,那是佛法。耕田,心裡念佛,除草,不妨礙念佛,念佛不妨礙工作,工作不妨礙念佛。

節錄自:02-041-0004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集)

「三決定義」就是戒定慧,所以佛法是什麼?佛法就是戒定慧這三學。學佛如果把這三條疏忽了,那就不是佛法,也不是學佛了;學佛要想成就,決定離不開戒。戒律一般人很難接受,很不願意接受。經典所說的理論,現在人聽起來很喜歡、很羨慕、很歡喜;提到戒律就搖頭、就討厭,這東西我們做不到。現在講經的人很多,講戒律的人沒有了,縱然是在傳戒裡面,傳戒不講戒就不像話,雖然講戒也是敷衍場面而已。因為時間短也講不清楚,也不會認真去講,這是我們眼前事實的真相。佛在這個地方,戒學裡面只給我們提了個綱領,絕對不是說就是這四樁事情,四樁事情以外就沒有了,那我們就想錯了。所以求學總要舉一反三,聞一知十,佛給我們講這一樁,其他的我們都要能夠聯想到。這才是佛的好學生,真正能體會佛為我們開導的真實義。

節錄自:07-002-0001 大佛頂首楞嚴經清淨明誨章  (第一集)

常常想佛,不要打妄想,不要想別的東西,想別的東西,就造罪業,我們天天想佛、念佛、拜佛。尤其中年以上的人,現在運動太少了,出門坐車,在家裡坐沙發,舒舒服服的,都不動了,不動,這個機器慢慢就老化,它就要生毛病,所以一定要運動。運動,拜佛是最好的運動,沒有離開佛。你每一天拜一百拜,一百拜可以分成兩次,早晨拜五十拜,晚上拜五十拜,非常好的運動。運動,也沒有離開三業恭敬,你看看多好,正是身動心不動,這個心裡面,都是想佛、憶佛、念佛,這個是最殊勝的懺悔法。

節錄自:02-034-0010 大乘無量壽經(第十集)

最聰明的人、最有智慧的人,把他一生所修的福報,在什麼時候享?臨命終時。臨命終時享什麼福?沒有病苦,這是大福報,臨終不生病。臨終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臨終可以站著走、可以坐著走,知道自己到哪裡去。這個去處,第一殊勝的是極樂世界,我們這一生業報完了之後,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,到極樂世界就是作佛去了。這在十法界裡面,最高的選擇,選擇作佛,所以不會選擇生天,當然也不會選擇來生再到人間,去享人間的富貴,不幹這個事情,富貴是假的。我們翻開歷史,看看歷朝歷代的這些帝王將相,當年在世轟轟烈烈不可一世,今天在哪裡?都埋在地下了,他有什麼了不起。你要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了,世間的功名富貴你就放下了,沒有意思。享這些世間的福報,福裡頭有許許多多的苦在裡頭。自古以來哪一個作帝王的不辛苦?哪一個作帝王的一生能稱心如意?沒有一個。雖享福,心裡也是提心吊膽,也是沒有一時心裡舒適的時候,沒有。

節錄自:02-034-0009 大乘無量壽經(第九集)

諸位知道,身不染污,你的身體就健康了,你怎麼會生病?生病是被病毒污染,你才會生病。病毒從哪裡來的?根是貪瞋痴三毒。只要把內心裡頭貪瞋痴三毒拔掉,你就永遠不生病了,醫生跟醫藥跟你就絕交了、斷交了。如果你貪瞋痴慢這些毒素不拔掉,那就沒法子了,醫生、醫藥跟你結下不解之緣,你活得很痛苦。所以自私自利、貪瞋痴慢少一分、斷一分,你的身體就恢復一分健康,縱然你有病,治的時候很容易治;如果斷兩分,你就恢復兩分健康;斷三分,你就恢復三分健康。

節錄自:02-034-0118 大乘無量壽經(第一一八集)

我向章嘉大師請教,佛法會不會滅掉?他告訴我,佛說的不會錯,佛沒有妄語,佛說末法還有九千年,肯定佛法不會滅掉。但是佛法有興有衰,這是不能避免的,九千年當中有興有衰。現在佛法是衰到低谷,似乎是滅法,還會起來,什麼人帶起來?就是這經上講的,「當有眾生,值諸善本,已曾供養無量諸佛,由彼如來加威力故」。他們會乘願再來把佛法再興起來,再興起來絕對不是我們想像那麼快,因為這個社會元氣大傷,遭到這個亂世,地球的這些災變,元氣大衰,再慢慢恢復。好像人生病,生了一場大病,不會一下突然好,要相當時間去調養,慢慢恢復健康,這個道理我們能懂。所以最重要的我們要認真修學,遇到這個法門不容易!經上所說的,續佛慧命的這些人都是善根非常深厚,過去供養無數諸佛如來,得彌陀加持,得諸佛加持,又到人間來了。哪些人?夏蓮居是不是?他來幹什麼的?他來為我們整理經典的,來給我們會集一個好的本子,讓末法九千年依這個本子就能得度。黃念老是不是?也是的。他來幹什麼的?他來給我們會集註解。註解不是黃念老的,註解裡頭有佛經八十三部,有祖師的論註一百零一部,還有日本、韓國的淨宗大德有九部。所以這個註子是集註,集諸經、祖師大德對於《無量壽經》的解釋,總共一百九十三種,集註。現在這兩個人走了,這樁事情落在我們身上,我們承受多大壓力、多辛苦,我們也要做給下一代的人看。

節錄自:02-039-0568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五六八集) 

分享至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