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學佛精進卻遭橫禍而死,是否屬於冤親債主討債?(他底下兩個問題)應如何知道這橫禍是屬於重業輕報?或學佛為善不如法,無法改造命運所致?
答:你要知道這些事情,平時要多讀經、多聽經,理明白了,遇到事馬上能夠會通,能夠通達明瞭。除這個之外,在現在這個時代,無論在中國、在外國,靈媒很多,確實有靈媒傳遞這些訊息。這個要小心,要很謹慎。為什麼?靈媒裡頭有善的,也有不善的。不善的,他聽說你相信鬼神,他就欺騙你,他引誘你往邪道,這個事情常有,不能不小心。但是靈媒的提示,我們真正學佛人抱著一種感恩的心,他提醒我們;解決問題的方法,一定是依經教,那就決定沒錯。譬如他希望我們用真誠心懺悔迴向,我們要用佛門的標準。佛門的真誠心是什麼?放下妄想分別執著。我們常說,你能放下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,不再跟人計較,這真正入佛門了,這是真誠心,達到終極的目標,那就證阿羅漢果,在《華嚴經》裡面七信位的菩薩;再能夠把分別也放下,不但不執著,分都不分別了,那就是四聖法界裡面的菩薩、佛法界;再能做到不起心、不動念,菩提心就現前了,真心現前了。菩提心頭一個是真誠,你就曉得,不執著,少分真誠;不分別,多分的真誠;不起心不動念是圓滿的真誠。所以佛有標準,我們世間人沒有標準。自己以為真誠,那個不行,那還是在妄想,還是在無明裡頭,要用佛法來解決問題,真誠心。
懺悔,什麼叫懺悔?知道自己的過失,後不再造叫懺悔。我初學佛的時候,老師教給我的。每一天在佛菩薩面前念懺悔文,念完了之後還一樣照幹,這不叫懺悔。所以老師跟我說佛法重實質,不重形式。形式不重要,實質重要。有實質,沒有形式,能超度眾生。我們在倓虛法師《影塵回憶錄》裡面,看到「八載寒窗讀《楞嚴》」,那個故事就說明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一個劉居士,倓老沒出家之前,跟三個朋友一起合夥開了一個中藥鋪,劉居士是其中之一。他都讀《楞嚴經》,讀了八年,八年天天讀《楞嚴經》,他心清淨,就遇到冤親債主來找他,求他超度。他說怎麼超度法?只要你答應就行了。好,我答應你。就看到這個鬼魂,踩到他的膝蓋、踩到他的肩膀升天了,這是真的。一般超度只能超度到忉利天,能不能超度到極樂世界?那要他是念佛人,真正懺悔,一心向佛,那可以往生,這個我們相信。沒有這種善根福德,縱然有因緣也不行。但是超生到人天,這是非常正常的,不墮三惡道,所以往生那是無比希有的福報!這我們要認清楚。
你說我們有沒有善根?沒有善根,你就遇不到。遇到了,真信真願。什麼叫真信真願?放下萬緣是真信真願;我有信有願,這個世緣還放不下,這就不是真信真願。所以很多人說你學佛是假學佛,你發願是假願,就是你的信願裡面夾雜著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,夾雜著貪瞋痴慢,這就不是真的。不是真的,不是說你一點都沒有;你有信有願,你裡頭這些煩惱習氣把你的信願破壞了,你的信願不起作用,是這麼個道理,總要清楚,要明瞭。以這個標準來看,真信佛的有幾個?我們自己好好冷靜反省一下,我信不信佛?我有沒有發願?我信了,我有願了,有沒有夾雜?有夾雜了。有夾雜,我們的信願就不是純正。能不能往生?那一點把握都沒有。我年輕的時候剛出家,遇到一些老和尚,老和尚在我們面前說真話,念佛念了幾十年,八、九十歲了往生沒把握。我們聽了很驚訝,現在我們明白了,為什麼往生沒把握?夾雜,功不純,信心不清淨,問題發生在這個地方。所以要曉得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一定要修清淨心,一定要多聽佛法,慢慢道理你都明白了,原理原則掌握了,遇到事情自然會通。
節錄自:21-448-0001 學佛答問(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九十五)
問:往生後有很好的瑞相,能不能斷定往生?
答:不見得,他的瑞相當中,只有他自己說阿彌陀佛來了,我看到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了,那是真的,那是真的往生。如果在助念期間當中,他從來沒有說過佛來了,看見佛了,看見觀音菩薩了,那就很難講,但是決定不墮三惡道。所以他來生享人天福報,還是有瑞相。凡是有好相,就決定不墮惡道,墮惡道的相不好。
節錄自:29-163-0011 臨終助念答問(第十一集)
問:在家中念佛堂為祖先或冤親債主是否應該長期立牌位,給他們迴向?
答:應該,這是決定的應該,對祖先是盡孝道;對冤親債主,永遠要記住化解怨結。冤親債主人人都有,過去、今生跟一些眾生不知道結多少怨?你在走運的時候,冤親債主不來找你麻煩;如果你的好運走完了,冤親債主就出現。大概冤親債主出現的時候,你的麻煩就大了,冤冤相報沒完沒了。所以應當要給他供牌位,天天給他迴向,把自己所修學的功德要跟他們共同分享。最好的,發願「希望我們怨結化解,共同來學佛,將來往生西方,成佛之後,倒駕慈航,普度眾生」。在一般情形,這冤親債主都樂意接受,都願意跟你在一起共修,這是好事情。
節錄自:21-388-0001 學佛答問(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六十六)
問:助念時,亡者是否必須蓋往生被,以及用金剛光明沙等?
答:蓋往生被、光明沙並不重要,真正重要的是自己修持的功夫,絕對不是蓋往生被就能往生,不蓋往生被就不能往生。那既然是這樣,何必要修行?我們多做一些往生被就可以了,我們每一個人都往生!所以往生被跟光明沙都是次要的,都不是重要的,重要的是一定要如理如法的修學。念佛往生理論跟方法都在《無量壽經》裡面,所以諸位細細的去讀誦《無量壽經》,你就明瞭了。
節錄自:29-163-0006 臨終助念答問(第六集)
問:修行者是否需要經常閉關?閉關又代表什麼?閉關是否足不出門,而在家可以做家務、打電話、見客人,何謂閉關?
答:好了,這問題都不必答覆,但是閉關要跟你說一說,這是常識。有些出家人不懂這個道理,我們初學佛也不知道,總是聽到閉關的法師都很羨慕。我出家沒多久,有個居士他有棟別墅在山上,平常很少去,他就告訴我,法師,你可以閉關住山,我供養你。我去看了一看很滿意,是個日本式的小別墅,回頭之後,我就到台中去看老師,把這個事情向老師報告。老師笑笑,他說現在一出家、一受戒閉關的人我聽說有,你也有這個機會,很難得。他說閉關是有條件的,什麼條件?你的道業已經成就了,你已經到什麼?到無學位了。老師告訴我,中國古時候有例子,「趙州八十猶行腳」,趙州和尚八十歲還到外面參學,還去學習。他為什麼不閉閉關,享享舒服日子?不行,你自己道業沒有成就。
所以閉關的條件是你的學問、道德圓滿成就了,但是怎麼樣?沒有法緣,沒有人請你講經,沒有人請你教學。古人都很謙虛,絕不向人說我的道業、學問有成就了,你們可以跟我學,沒這個道理,說這個話多難為情!那怎麼辦?宣布閉關、住山,住山就是住茅蓬,不下山,這就是告訴大家,你們有問題可以到我這裡來學。所以閉關就是告訴人家,我是善知識,你們都可以到我這兒來學。如果你到我這兒來把我問倒了,我就跟你一塊下山去,不夠資格閉關。那個關門就要打開,趕快出來去學,你還不夠,哪有那麼容易!閉關是等待別人來請你,在山上等待有緣的人來請你,請你下山弘法利生。你學成之後,要去傳法、傳道,但是沒有人請的時候就用這個方式,自己進修,百尺竿頭更進一步。有緣就兼善天下,無緣獨善其身,是這個意思。
另外有一種人,就是道業雖然沒有成功,也有資格閉關,像我就可以。是什麼?他的名氣,這是虛名大了,走到哪個地方看你的人太多,自己修行的時間都沒有,關門自己修,外面拒絕。這兩個條件。不是這兩個條件,怎麼可以閉關?怎麼可以住山?哪有這種道理?我們聽了老師教訓之後才曉得,今天天下人恐怕沒有資格閉關、住山,這個不能不懂。
節錄自:學佛答問(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七)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
⭕️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://www.tply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