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知道而做不到?諺語所謂「看得破,忍不過」,看得破是明明曉得,明知故犯,忍不過。所以佛在《金剛經》上教人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世出世間一切法想要成就,關鍵就在忍辱波羅蜜,小忍就有小成就,大忍就有大成就,不能忍就沒有成就,要能忍受。彼此不能容忍,不但自己不能成就,還害了社會,害了別人,貽誤眾生。所以世尊在六波羅蜜裡面,對於忍辱波羅蜜講得多,特別重視,特別勸勉,讓我們平心靜氣,這樣對於一切法才有能力融會貫通。
忍耐是修定的前方便,也就是修定的預備功夫,定能生慧,慧才能解決問題,才能自度度他,這個重要。
節錄自:WD19-003-0041 太上感應篇(第四十一集)
倫理道德所教的是教我們怎麼做人、怎麼做事;學習倫理道德的教育,我們一個人明白這些道理,恥於作惡,就不會去造惡業,造了惡業就感到羞恥。這個羞恥在佛門裡面講叫慚愧,感到慚愧;慚是對不起自己的良心,愧就是對不起別人,愧對別人,有慚愧心。所以印光祖師他在世的時候寫信給人,在落款他都寫「常慚愧僧」,常就是平常的常。印祖寫「常慚愧僧」這四個字,僧是代表出家僧、出家人,他常常生慚愧心,這個也是教我們四眾弟子要常生慚愧心,在儒家講叫羞恥心。後面那一排,「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」,這個恥就是羞恥,就是我們講的慚愧心。所以學習倫理道德教育,恥於作惡。
節錄自:WD21-092-0001 對蘇州固鍀電子公司員工開示(共一集)
孔老夫子他才會講「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」,以免侵犯到他人的職權。曾子也講,「君子思不出其位」,不出其位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。君子思不出其位,君子他所想的就是他自己現在本分應該做的事情,哪些事情是他要做的,他要把這個事情先做好,譬如說當維那的,當維那我先把我本分的事情做好。每個人有個人的工作,把本分的事情做好,不要去管別人的事情,然後自己應該要做的反而你就沒去做,這樣就不對。但是也有人說,我好心,幫忙別人。你好心沒有錯,你心是好的,但是事情做錯了。《了凡四訓.積善之方》講,以好心而行惡事,也有惡心而行好事,這個都要分辨清楚,不分辨清楚,自己做錯事情自己不知道。
節錄自:WD11-002-0035 沙彌律儀(第三十五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