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修淨土跟師父的因緣是不一樣的。因為我十九歲在台北市龍江街蓮友念佛團,那個念佛團現在還在,是大陸來的一些退伍軍人,修念佛法門的,他們自己蓋的,組一個念佛團。我第一部經去那邊聽,是聽《楞嚴經》。我記得跟我弟弟,我十九歲,我弟弟十六歲,就去聽經。大陸來的一個老居士,看到我們,大概聽眾當中,我們兩個最年輕其他都是老菩薩。我看到那個老居士,一個男眾老居士,他七十幾歲了,面目很慈祥,就拿了《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》,一個人拿,送給我們一本,我就帶回去看,看了很歡喜。
念佛團它就是念佛的,所以我這一生學佛修行,這個也是先入為主,第一個接觸到是《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》,所以修淨土,我這個因緣從那個地方開始。後來再聽我們師父上人不斷的講淨土經。李炳南老居士在大陸他也是跟印光祖師學淨土,淨土是跟印光祖師學的,他去印祖那邊皈依,還有皈依證,這些他在遺物裡面都還保存著,這個因緣也很深。所以印祖這個《文鈔》對我修行,修淨土,可以說是影響很深。
節錄自:淨土集(第五集)
我們淨老和尚最近講席當中講最近接收到的往生的信息,河南南陽來佛寺海賢老和尚往生,一百十二歲往生。
又講了一九八四年在中國一個小女孩,七歲聽到她爸爸念《彌陀經》,就問她爸爸,《彌陀經》講的世界這麼好,她爸爸講給她聽。她說這個世界這麼好,那能不能帶我去?他說我不能帶妳去。怎麼樣才能去到這個世界?他說妳專心念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會帶妳去。
所以七歲聽到這個經,聽到她爸爸給她說明,她就真的一直念佛,念到十歲念三年。有一天跟她爸爸講,她說她要去西方。大人以為小孩子在開玩笑的。那給他講哪一天要往生,佛會來接引,果然那一天也沒有生病,她就走了。
最近,悟弘法師又提供一個最近往生的例子,一個十三歲的孩子,得了癌症,擴散了,醫生給她診斷差不多還可以活兩個月。那兩個月,她就放下萬緣,也不治療,就專心念佛求生淨土,往生也預知時至,也真的往生到西方。
講一個一百十二歲的,又講一個十歲的,這個事情就是告訴我們,我們這一生到人間來,壽命長短不重要,能往生西方是最重要的,長短不要計較。壽命長短看各人的因緣,長就隨著長,短就隨著短,隨各人因緣,這個長短不要計較,能往生西方是最重要。如果不能往生西方,你活到一百二十歲還是空過,還是要六道輪迴,這點我們一定要明白。
節錄自:淨土集(第四集)
昨天有個同修問,以前在別的道場已經皈依過兩次,但是法名都不一樣,不是妙音,現在聽到我們的導師介紹淨土法門,問:沒有在淨宗學會皈依,是不是可以叫做妙音?法號是不是可以叫做妙音?如果已經皈依了,就不用再皈依,皈依一次就可以,最重要就是要了解皈依什麼和三皈依的內容,這個才重要。
但是如果沒有皈依,你也可以叫做妙音。為什麼?你發心要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,這樣你就是妙音。《無量壽經》上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大家都授記了,你現在念阿彌陀佛,將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再到十方世界去成佛度眾生,統統叫做妙音如來,我們大家都是妙音如來。你現在念阿彌陀佛,你就是妙音了。所以皈依證上有沒有寫妙音,這個沒關係。如果你不安心,在淨宗學會再皈依一次,拿個皈依證比較安心。但是拿到那張你如果不念阿彌陀佛也沒用,所以還是要念。如果真正念,沒有那張也是妙音,你是真正念阿彌陀佛,這就是妙音。所以如果不是在我們這個道場皈依,發心修學淨土法門,統統可以叫做妙音居士,都可以用這個法名。這個法名沒有專利,只要你修學這個法門,人人都可以用。
節錄自: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(第四集)
大家來念佛堂,我看我們每支香也拜了很多拜,那你就知道你來生的福報有多大,如果你不往生,福報也是很大的。但是在人天享受福報總是無法跟極樂世界相比,無法相比,很少。所以印光祖師講,我們求往生就像得到一個摩尼寶珠,摩尼寶珠是什麼?摩尼寶珠,你要什麼它就現什麼,這摩尼寶珠。念佛如果不求生極樂,印光祖師說,如果你在六道裡面會得人天福報,那像一顆摩尼寶珠去換一顆糖吃,換一顆糖,這真不划算,划不來。
不想往生西方,我們念佛拜佛肯定得人天福報,這個福報是有,縱然墮三惡道他還是有福報,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善惡因果它不能互相替代。我們知道這個因果道理,那念佛真的是不肯放鬆,時時刻刻、一分一秒都不肯放鬆。為什麼?這個功德利益太殊勝了。為什麼一般人不肯念?他不知道,不知道這個功德利益,所以他不肯念。在不久之前,我到香港去聽老和尚講經,他說一句佛號,他用一個比喻,他說一疊美金在桌上,好像你念一句就拿一張,念一句拿一張,如果是這樣,大家知道這個功德利益就拼命念了。現在就不知道,所以不念;知道,那他是比誰都精進。所以我們念佛修行就像平常穿衣吃飯,天天要做的。
節錄自:西方確指(第四集)
『不可昏昏昧昧,失此有限光陰』,這句話非常重要。我們一般如果你沒有回頭去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,觀照自己的精神狀況,去檢點自己修行的效果,就是此地講的「昏昏昧昧」。昏昏昧昧就是心有業障,不開朗,就是沒智慧,昏昏昧昧,糊裡糊塗,就是恍恍惚惚一天過一天,就這樣的一個情況。如果我們沒有回頭來觀察自己這個心,看了這句話,看了這個字,我們也知道,我們也懂,也不會念錯,但是體會不到它的真實義,我們體會不到;只有回頭檢點自己,我們才會發現。
我們看到覺明妙行菩薩是給不二開示,如果我們看作這是給他開示的,他講的話跟我們沒有關係,跟我們沒有關係我們看了之後我們就是昏昏昧昧,因為跟我沒關係。如果說這個話是對我講的,那就不一樣了,這是跟我有密切的關係,我是不是這種情況?這個開示對我們就有很大的啟發性。所有的開示,回頭觀察自己,觀照自己,我們是不是也是這個情況?我們自己反省之後,你再觀察周邊的這些人,在家出家,那你就很清楚了,人有沒有修行,你一看就知道,也不用問,一看就知道。
所以不可昏昏昧昧,昏昏昧昧他也一天過一天。「失此有限光陰」,失去有限的寶貴光陰。『自貽萬劫之累』,「貽」就是貽留,所謂「失掉人身,萬劫不復」,這個意思就是如果不修行,將來死了就墮三惡道。三惡道進去容易,出來很難,時間很長,用「萬劫」來形容,這個「累」就是受罪。
節錄自:西方確指(第三集)
所以佛法講因果,善惡因果它是不能互相代替,就是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你造惡業有惡的果報,你修善業也有善的果報。佛法講的只是說哪種業比較強、比較大,那個果報先報,比較弱的就排在後面再報。如果惡業比較大、比較強,善業力量比較弱、比較少,要先去受那個惡報,惡報受完,善因的果報成熟才受這個善報。
所以善惡因果它都有報應,也不能互相代替,只能就是,你知道這個道理要多培養善因,加強善的緣,善的果報它就先出現先報;惡的緣你就不要去再加強,把它放在一邊,它一直就排到後面,不要給它緣,它就不會現那個果報。所以斷惡修善就是這個道理。我們過去世、今生都有種善惡因,知道這個道理,加強善緣,不要加強惡緣,惡緣把它斷掉,善緣一直加強,後面先報的統統是善的果報。
節錄自:西方確指(第四集)
我們不管在家出家,人只要少欲知足,他生活就過得很自在。如果要追求物質享受,要跟人家比賽,他就很痛苦,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。欲是深淵,人心不足蛇吞象,多了要更多,永遠沒有止盡。欲望愈來愈多,愈來愈大,那就很苦了。所以我們諺語常講「知足常樂」,一個人知足了,他就很快樂,他也就很自在了,不要跟人家爭。
節錄自:緇門崇行錄淺述—少欲知足(第十五集)
我們的導師幾年前到馬來西亞提倡的,一天念九遍,一遍念十句阿彌陀佛,念十句而已。他是早上起來念十句,晚上要睡覺時念十句;三餐吃飯,我們還沒吃的時候,我們都會合掌念阿彌陀佛念十句;早上還沒上班以前念十句,中午要午休吃飯時再念十句,下午要上班之前再念十句,下午下班再念十句,這樣加起來總共九遍。
每一遍的時間很短,念十句阿彌陀佛,這是我們的導師最近這幾年提倡一天九次的十念法。這個十念法有同修試驗過,效果不錯,也很方便,不管你從事哪一種行業,這都不妨礙,尤其在外面奔走的。
我去年去美國舊金山回來,在飛機上有六、七個空中小姐,叫我在飛機上給她們皈依,空中皈依,在空中皈依,剛好是大飛機有兩層,上面那層剛好沒人坐。我說在空中皈依,客人這麼多,我在這裡幫妳們皈依,不知道大家會抗議嗎?她們說:「不要緊,上面都沒人。」叫我去上面。臨時我從聖荷西回來,恰巧也沒佛像,拿了小小一張,不然就這張,就幫她們皈依。
皈依完之後,當然問很多問題,其中有一個問說,她們這種行業要怎麼修?一天到晚飛來飛去,時間也不固定,她們要怎麼修?我就跟她們介紹我們導師講的九次念佛,我說這九次不管什麼人都能夠修,妳們這種行業也很方便。你們每天總是要吃三餐,總是要吃,也是要睡,早晚你上班的時候,也不限定什麼時間。所以九次的念佛,不管哪一種行業的人,都不妨礙,很方便,這也值得提倡。
節錄自: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(第三集)
這是佛法與世法不相同的地方,我們念一尊佛就跟念所有一切諸佛菩薩沒有兩樣,念一尊佛就包括所有一切諸佛菩薩,所以你念阿彌陀佛,所有一切諸佛菩薩看到都歡喜、都讚歎。絕不會說你現在念阿彌陀佛,藥師佛聽到他會吃醋,地藏菩薩看到會見怪,那是用凡夫的想法,佛菩薩如果還有這個心就跟凡夫一樣了。所以有很多人不了解,以為我現在念阿彌陀佛,沒有念藥師佛,可能藥師佛會見怪,這是錯誤的想法。你念一尊佛就包括所有一切諸佛菩薩,一切諸佛菩薩都歡喜、都讚歎。為什麼歡喜讚歎?他看你這樣一直念,就能夠得到念佛三昧。一切諸佛菩薩共同的願望,就是希望眾生早日成佛,你如果能早一天成佛,所有一切諸佛菩薩都歡喜、都讚歎,絕對不會怪你。
節錄自: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(第四集)
我們人死了之後,大多數墮入三惡道較多。佛在經典也有一個譬喻,譬喻須彌穿針,另外一個譬喻是指甲縫裡面的土。
有一天釋迦牟尼佛經過一個地方,他就在地上抓起一把土來,又把這把土往地上丟。我們手去抓起一把土,又把土丟掉,指甲縫會沾一些土。佛就問阿難尊者:你看,地上的土比較多,還是我指甲縫裡面的土比較多?當然這就不必說了,大家都知道,地上的土比較多,指甲縫那一點點而已,那不成比例。
佛這個意思是什麼?主要就是跟我們說,我們人如果死了以後,墮落到三惡道的機會就像大地的土這麼多,這個機會最多;我們人死了以後,下一世又再來做人,那個機會就像指甲縫裡的土那一點點而已。這就跟我們說明,人一失人身,要再得到人身的機會非常的渺小。
另外一個是穿針,說須彌山,須彌山是佛經講的一座很高很大的山,我們現在肉眼凡夫看不到。我們別說須彌山,我們現在在五樓,你在一樓放一支針,在五樓頂把線放下去,看能不能穿到針孔,穿得到嗎?可能穿一萬條線也沒一條線能夠穿到的。
這是一個形容和譬喻,譬喻我們人失掉人身,要再來做人的機會就是那麼渺小。佛說這個話是不是比較過分?我們自己如果冷靜去想一想,我們每天從早到晚,我們心裡起心動念,我的念頭起了幾個善念?起了幾個惡念?凡是為自己想,自私的心,這個念頭就是惡念;如果是為眾生、為大眾,這個心就是善念,這是一個最簡單的標準。
所以我們每天自己很冷靜去觀察,我今天起心動念,有幾個念頭想利益眾生?有幾個念頭自私自利想自己?如果你認真冷靜去反省檢討,你就會發覺原來我們的惡念太多,善念很少。
換句話說,惡念多過善念,在六道輪迴裡面,當然死了之後墮落三惡道的機會就很多。所以善有善果,惡有惡報。你一天反省一遍,一年反省一遍,你才知道我們起心動念,確確實實惡念多善念少。
節錄自: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(第三集)
有一句俗話講,人死就去做鬼。實際上不是每一個人死了都去做鬼,因為六道有六條路,鬼是其中的一條、一道而已。
但是世間人這麼說也不無道理,這是說大多數的人死後都去做鬼比較多。為什麼去做鬼比較多?我們知道鬼道的業因,貪心重就是墮落鬼道的業因。瞋恨心重,就是脾氣很壞,是墮地獄道的業因。愚痴心重,是非善惡分不清楚,糊裡糊塗,跟畜生道相應。
世間人我們仔細去觀察,能找到幾個人沒有貪心?我們的導師開示常常說,我們學佛了,世間法不貪,貪佛法也是貪,以後也是一樣去做鬼。可能會去做鬼王,比較有福報的鬼,因為我們是貪佛法。
所以世俗人說人死做鬼,就是根據這個業因來的,貪心重。這是說六道輪迴非常的苦,這我們一定要相信,輪迴最苦!輪迴可怕。
節錄自: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(第三集)
佛號要常念不能間斷,念的時候要淨念相繼才能離苦、才能得樂,真正離苦得樂。所以念佛可以念到愈念愈歡喜,愈念精神愈飽滿,愈念身體愈好,這都是事實。我們現在所得的果報,身心健康,我們的導師常講,不老、不病、不死。
怎麼會不死?臨終是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,看到阿彌陀佛,我們跟阿彌陀佛走了,不是斷氣死了以後再跟阿彌陀佛去,不是這樣的。是還沒斷氣,看到阿彌陀佛來,跟阿彌陀佛走了,這個臭皮囊、這個身體就丟掉了,是這個情形。
所以沒死,並沒有死。死是你斷氣以後才算死,你沒有斷氣,這不算死。所以不會死,念佛就不會死。所以這個法門是真真實實不老、不病、不死。
節錄自: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(第二集)
有很多人說,我念佛,雜念還是很多,愈念愈多。這個情形特別是在初學的時候,我們剛開始念佛,平常沒有發覺奇奇怪怪的雜念,在念佛的時候都會出現。這個情形不要害怕,不是因為念佛才有這麼多雜念,平常沒念佛就沒有這些雜念,不是這樣。我們平常雜念就這麼多,只是心沒有靜下來,沒有修心的時候沒有發覺,平常就是這麼多雜念我們沒發覺,當我們心靜下來要好好念這句佛號,這時候才發現原來心裡的雜念這麼多。不是因為念佛才有這麼多雜念的,本來就這麼多,是因為念佛才發現到,不念佛的時候沒發現到。
古大德也說了一個比喻,好像我們掃地一樣,地有時候還沒掃看起來很乾淨,擦桌子也是一樣,當你去擦它、去掃它,才發現灰塵、髒東西這麼多。沒掃的時候是不是就不髒?本來就很髒了,只是你沒掃,沒發覺到。這就是譬喻我們心裡的雜念本來就很多,因為念佛才發現到。
節錄自: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(第二集)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
⭕️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://www.tply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