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淨老和尚講經,許多話時常不斷重複?|悟道法師開示

印祖講,恭敬心是我們修學成敗的一個關鍵。所以當恭敬住,過去我們淨老和尚也常常給我們開示,這個恭敬,不但對佛菩薩恭敬,一切恭敬,對父母師長也要恭敬。他常常舉出拜老師這樁事情,跟老師學習。實在講,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講了很多很多,可以說常常重複的提、常常重複的講,不曉得講了幾百遍。為什麼重複講?表示那一句話就很重要,所以要不斷重複來提醒。講個一遍、兩遍沒什麼印象,很快就忘記了。所以重要的話、關鍵的話就是要不斷重複講、不斷重複提,讓這個印象深刻,才會有感覺,才能有受用,也就是不斷的叮嚀。

所以這個道理,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講了很多,他說你去親近一個老師,他就常常舉出早年他到台中蓮社親近雪廬老人,他學了十年,真的學成就了,講經說法學成就了,跟他同期的很多同學,都沒有他那樣的一個成就。所以學了十年,他離開老師,老師也是很不捨,但是也沒辦法,他要去弘法。所以早年,我們淨老和尚在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,李老師常常給台中的同學講,學會的人已經走了。後來他也常常回去看老師,每一次回去總會碰到以前的同學,同學就會問,老師說你都學會了,你都學到了,那老師有沒有什麼特別傳授給你的?他說沒有,老師從來沒有單獨給我授課,都是他在公開講經的時候對大家講的,大家都聽到了,老師講什麼每個人都聽到了,他沒有特別。

老師講的同樣一句話、一段經文,為什麼聽課的同修,有的人得到很殊勝的利益,他得到很大的受用;有的同學聽了好像沒什麼感覺,沒有受用,關鍵在哪裡?關鍵不在老師,老師他公開講,他也沒有特別去私下傳授,也沒有,該講的都公開講了,每個人都聽到的,但是學習的人,他的態度不一樣。關鍵在態度,態度就是你有沒有恭敬心?有恭敬心,他的收穫就很多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;如果沒有恭敬心,就耳邊風,聽過去也就算了,他就得不到利益,他都沒有吸收進去。

節錄自:淨宗同學修行守(第二十四集)

我們淨老和尚講,現在最大的干擾就是手機,還有電腦網路。這些科技產品,你說我們的心不受它影響,大概你《金剛經》那個功夫成就了,你能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。過去我們淨老和尚,那個時候在華藏圖書館,請我去做貼紙,圓圓的,大概這麼大,透明的。把《金剛經》偈語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、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那個字用紅的印在那個貼紙上面,然後那個貼紙再貼在電視角落。就是叫我們看電視要看到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假的,不要被它騙了。貼那個用意就是當我們看電視你要提起觀照功夫,不要被那個假相牽著跑。

但是這個真的要很作意,你很專注提起,功夫才會得力。如果你不提起,你不知不覺看看看,看到那個歡喜的時候你會笑,看到生氣的時候可能電視機都會被砸壞了,就隨那個境界轉了。這個功夫能夠用得得力,看電視、看電腦都會成佛;但是功夫用不上,不得力,不會用的,愈看愈迷惑。所以如來就說你現在其他的不要看,就有一個東西給你看,西方極樂世界,立相住心,你就專想西方,把這個相來代替其他的相,是用代替性的。叫我們現在放下我們做不到,那替代性的,替代這個,這修成了,當然還沒有明心見性,但是可以帶業往生。如果你修得伏煩惱了,你可以帶業往生了,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問題就解決了。那個環境幫助我們有進無退,只有每一個人他精進的速度、時間、快慢不同,但總是不會退只有進,只是進得多、進得少,總是三不退。

節錄自:淨土集(第六集)

我們人心起心動念很細微的,我們人感覺不到,但是鬼神對人的起心動念他都看得很清楚。雖然這個人平常是很賢能,但是偶爾起一念的私心,鬼神還是會去責備他。

為什麼我們看到很多人,他不止一念,念念都是自私自利、利己損人的念頭,好像沒有看到鬼神去責備他?鬼神責備也是因為這個人是賢人,給他責備他能改過,他才會去責備他。如果這個人他根本就沒有心去悔改,你責備他也沒有用。

所以,能得到鬼神責備的人他也是有相當的條件,不然鬼神看他一直造惡業,他也不會去責備他。因為責備他,他也改不了,他也不能接受。不能接受,就惡業一直造,造到惡貫滿盈,果報現前,那就要去承受那個惡報了。

所以,有一念之私,能得到鬼神的責備,這個人還是很有善根的。像《俞淨意公遇灶神記》,他滿腔意惡,以為自己做了很多好事,其實貪瞋痴慢那個念頭太強烈,他自己不知道。連年都燒疏文,請灶神向上帝報告,他做這麼多好事,命運怎麼這麼坎坷、這麼悽慘,後來終於感應灶神現身給他開示。

他能感應到灶神,就是說明他還有善根,他能接受,他能改過。有些人他到死了,他都不會懺悔、不會改過,鬼神責備他沒有用,這點我們一定要明白,能夠得到鬼神的責備,也是有相當的善根。

節錄自:淨土集選講(第一集)

我們來生下一次我們要到哪一道去,要到哪個地方去往生,關鍵在臨終最後那一念,那個念頭是哪一念比較強。古大德給我們講「強者先牽」,強的它先拉走。就好像欠債一樣,欠最多的先要,少一點的排在第二個,再少的,再排在第三、第四。所以最後臨終那一念非常關鍵。因此我們淨宗古來祖師大德提倡助念,這也是根據經典,助念就特別重要。助念是什麼?提醒,提醒臨終的人放下萬緣,提起一句阿彌陀佛,其他統統放下,其他的念頭統統放下。這個世間的事情,貪瞋痴,都要放下這些煩惱。貪心的核心,我們淨老和尚講是情執、貪愛,親情放不下,放不下就起貪愛心,貪愛臨終這一念比較強,捨不得、放不下這些情執,這貪心,到哪裡去?到鬼道去了。所以我們一般人常講人死做鬼。在六道裡面不一定是去鬼道,但是這句話也不無道理,是說多數人死了都到鬼道去比較多。

為什麼?你說這世間人哪一個人他沒貪心?貪多貪少,或者貪的對象不一樣,財色名利,各人貪的對象偏重不一樣。有的人喜歡古董,他貪古董;有的人貪舍宅,房屋、動產,貪那個。甚至,我們淨老和尚講經常講,我們學佛的人世間這些不貪,他貪經書。貪經書也不行,本身那個煩惱性質沒改變,只是換了一個貪的對象,還是要墮到鬼道。不過貪佛法墮鬼道會比較好,比其他的鬼要好,會做有財鬼,生活在鬼道過的日子會比較好過,如果貪其他的那就不好。貪心的核心最嚴重的就是情執,如果情執能放得下,其他的也就比較容易。所以佛勸我們把最難斷的先把它放下。

節錄自: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(第二次宣講)(第二十二集)

真正了解這些事實真相,我們對於一切萬物就真放下,有,好;沒有,也好。擁有,很好;沒有,也很好,都好,反正都是一場空。有,暫時給我們支配,你有很多錢,這個錢到我們手上來,由我們來支配做些什麼,支配得對了,造一些善業;支配得不對,造一些惡業,就這樣。沒有,心也比較清淨,也少個罣礙。你多一件東西,多一個罣礙。所以有很好,實在講,沒有是更好,少個牽掛。所以我們明瞭事實真相,就放下了。放下,清淨平等心才現前。

節錄自:無量壽經選講(三十三品至三十七品)(第二十集)

『前因雖定,修善可以滅其餘殃』。「前因」,過去世是前因,我們這一生的果報,這一生受的果,這個都是定數。像袁了凡被孔先生給他算命,算得很準,是過去生造的業因,這一生感得的果報,這一生的定數。前生造的因雖然是定了,這個定數,一般算命的講定數不能改變,在佛法裡面也講定業不可轉。定業不可轉,是過去生造的你不能去改變,那個因沒有辦法去改變,能改變就是這一生的緣。因果一定是相應的,無法改變,能夠改變的關鍵在緣。「因果」就是比較簡單的講,具體的講應該叫「因緣果報」。你前面造了善因,當中還有善緣,就結成善果,受這個福報;過去造的惡因,這一生再加上惡緣,必定結惡果,受災禍。因結成果,當中還需要一個緣。因是前定,因造了就造了,你不能改變,能夠改變的就是在這個緣上去改變。你這一生,如果你在善的緣加強,惡的緣遠離,過去造的惡因會排在後面去了,看哪個強、哪個力量大,那個先報,另外那個就排到後面去了。所以改造命運,它的原理、它的理論基礎就是在這個地方,在緣。緣是在現在這一生,過去生你造就造了,定都定了,你後面怎麼去造(就是現在)那很活潑了,你要造善還是再造惡,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。所以「前因雖定」,如果過去生修的不好,這一生災禍很多,雖然前因是一個定數,但是這一生努力「修善可以滅其餘殃」,過去生造的餘殃、災殃可以滅除,這一生修善可以滅除這個餘殃。

節錄自:淨宗同學修行守則(第三十七集)

這個善根也很多方面,從最粗淺來講,我們能夠皈依三寶,你發心來學佛,這個善比一般不學佛的人,在佛法的善根來講,你有善根了。你有善根你才會來學佛,我們可能煩惱習氣跟一般人一樣,煩惱習氣跟一般人一樣但是我們肯接受佛法,一般人他不能接受佛法,我們的善根就比他強。我們有善根,他沒善根,雖然我們煩惱習氣是一樣,但是我們能接受佛法就能改進,他不能接受佛法,他就不能改進、不能進步,這就現前來講。就了生死來講,你不學佛,你就永遠不能了生死,永遠不能成佛、不能明心見性。我們能夠接受佛教,比不接受的人,我們比他有善根,雖然煩惱習氣相同,但是佛法這個善根我們有他沒有。起碼我們能接受,他不能接受,雖然我們現在做不到,但是我們能夠接受,我們不排斥,他們不能接受。這是從一個方面來講。

節錄自: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(第二十集)

這個善法要不斷來增加增長,不善要慢慢一直減少,減少到『不容毫分,不善間雜』,將一毫一分一絲絲的不善都不讓它間斷夾雜在裡面,這樣我們的善法就圓滿。這樣來修,『是即能令諸惡永斷,善法圓滿』,所有的惡就永遠斷除,善法能夠達到圓滿。這個善法我們修圓滿,就可以『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』。我們念佛目的是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見阿彌陀佛,以及諸上善人,觀音、勢至、諸大菩薩、文殊、普賢,「及餘聖眾」像清淨大海眾菩薩,我們修淨土是這個目的。要修善,善法圓滿,我們念佛求生西方,臨命終時,佛一定來接引,就能身無病苦,心不貪戀,意不顛倒,如入禪定,自在往生。如果不修善法,臨命終時都有障礙。

這是佛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淨業三福,第一福就跟我們說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我們起碼要做到這一條,這樣深信切願,發願念佛,求往生西方,才有把握,臨命終才沒有障礙。所以我們要親近諸佛菩薩要修善,諸佛菩薩是不是遠離我們?實際上諸佛菩薩都在我們的周圍,只是我們跟他就不相應。因為諸佛菩薩都是諸上善人,他的善法都圓滿,我們還有惡念、惡業,我們自己造成障礙,不是佛菩薩放棄我們,是我們自己造作不善,與佛菩薩產生障礙。所以我們要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,要修善法,這樣與佛菩薩就有感應。

節錄自: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(第二集)

人一定要覺悟,人生在世時間非常短促,縱然活一百年,也不過三萬六千日,所以實在是非常短暫。三萬六千日,實際上真正能讓我們自己使用的時間非常有限,每天睡眠八小時,就去掉三分之一,一萬二千天就沒有了,再除去你的童年、老年,實際上諸位仔細算算,人生在世真正能夠工作的時間很少很少。一百年的壽命,充其量你只能使用十年,十分之一,這麼短促的時間,何必要造業!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,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,種種難遭遇的機會,我們今天遇到了,遇到了一定要珍惜它,好好的利用這個機緣來修福,不造業就是修福。

節錄自:太上感應篇(第四十一集)

一萬個人相信,就一萬個人往生,萬修萬人去。真信真願的人決定得生,我們念佛不能往生,說實實在在的話,半信半疑,有時候想去,有時候又不想去,這個世界又放不下,兒孫滿堂,家裡的產業那麼多,一牽掛就去不成了,這就是大障礙。所以如果你的家業大,最好要布施,放下,做好事。為什麼?往生西方你就沒有牽掛了。不然要往生的時候,房子還有多少沒處理好,孫子在國外還沒回來,沒見上一面,無法閉上眼睛,你就無法往生了。所以這個現在就要放下,等到臨命終的時候更放不下了。所以錢多也不是好事情。

節錄自: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(第四集)

唯有菩薩明瞭,真正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,所以他對於一切境界不再分別、不再執著,一切都隨順。所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,教我們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。他看到什麼都好,都點頭,樣樣都好,你做善很好,造惡也很好;你念佛往生很好,你墮阿鼻地獄也好。為什麼?你造這個因一定會得這個果,一切都隨順。看到眾生墮到地獄,難道不去救他嗎?時間還沒到,菩薩度眾生不像我們很著急,急著要度眾生。眾生沒那麼好度,眾生如果沒吃到苦、沒遇到挫折,他就不會回頭。你勸他不要造業,你勸他,他會故意再造更多給你看,這就是閻浮提眾生的情形。所以《地藏經》地藏菩薩告訴我們,閻浮提眾生的個性剛強難化,沒那麼容易教化。肯學佛、肯回頭都是嘗到苦頭,苦吃了很多才覺悟,才回頭來學佛。在現實的社會你都能夠看到,真的受了苦,吃到苦頭肯來學佛,這個人就覺悟了;如果他還沒吃到苦,你要叫他學佛、聽經,很難!很不簡單。所以菩薩度眾生非常有耐心,生生世世,不是只有這一世度眾生,是生生世世度眾生。等到眾生有一念肯回頭,菩薩馬上就來幫助他;眾生還沒有覺悟的時候,你只好隨順他,你要勉強他也勉強不來的。所以這點我們也要學,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

節錄自: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(第四集)

『由此觀之,淨土法門,藥也』,淨土法門是一服藥,『娑婆貪愛,忌也』,娑婆世界的貪愛是吃這個藥忌食的東西。我們吃中藥,吃過中藥的同修都有經驗,有些中藥吃了,醫生會告訴你,你什麼東西那是禁忌,那個不能吃的,吃的會把你這個藥性破壞掉。把這個比喻淨土法門是藥,娑婆的貪愛是忌。『服其藥,復飽食其忌,可乎』,就是說你一邊吃藥,又一邊吃那些破壞這個藥性的食物,你的藥吃下去被這個藥忌抵消掉了,等於沒吃。「可乎」,說這樣可以嗎?我們想一想大家也都明白,當然不可以。但是不可以,我們還是這樣,還是放不下。為什麼放不下?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起,我們放不下就是因為沒有看破,沒看破。也就是對娑婆世界的事實真相沒看清楚,對極樂世界的事實真相認識得也不夠,所以這世間放不下,願生西方的心生不起來。

因此經教,學習經教,聽經聞法,講經說法,主要的目的無非是幫助我們看破的。

節錄自:淨土集(第四集)

我們學習,外面的人事物有順境、有逆境,不管順境、逆境,遇到之後,我們第一個要先回頭來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,外面這些境界都時時刻刻在考驗我們,考驗我們修學的成績。實在講,我們佛法的修學,不是像學校說一個月考一次,或者三個月考一次,不是,時時刻刻在考試,你從早到晚,包括晚上睡覺都是考試。晚上都睡覺了,睡覺還要作夢,夢有好夢、有惡夢,好夢就表示說我們修學有了進步,做惡夢就是修學還沒有進步。如果進步,你惡夢少,好夢漸漸多,這個就提升、進步了。

節錄自:沙彌律儀(第十七集)

《楞嚴經.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講,「如染香人,身有香氣」。我們凡夫身是沒有香氣,大概只有臭氣,三天不洗澡就有味道;人死了那更臭,沒有人敢去接近,這是業報身。佛的身不一樣,佛的身有香氣。不要說佛、菩薩、羅漢,真正有修行、有定功的人,他的身都有香氣。像虛雲老和尚,他不洗澡都有香氣,還有民國初年金山活佛,金山活佛他也都是不洗澡,但是偶爾信徒叫他洗澡,他那個洗澡水大家搶著喝。為什麼他的洗澡水大家搶著喝?有些疑難雜症的病,世間醫藥治不好的,喝了金山活佛的洗澡水都好了,所以大家搶著喝。

那金山活佛我沒看到,現在我們老和尚,他是沒有人喝他的洗澡水,但是他喝剩下的水,老和尚到大陸,他吃飯喝剩下的水,信眾大家搶著喝,這個有加持過的不一樣,老和尚喝過的,他也不怕不衛生,趕快喝,這個喝下去有好沒有壞。就是有道德學問的人,喝的水人家都搶著喝,這是他修行的功夫。那我們一般人,喝了,那個不衛生,等下給他傳染到。這就不一樣了,這個果報就不一樣了。為什麼不一樣?修的因不一樣。我們希望得這個果,就要知道修這個因。

節錄自: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(第八集)

什麼時候放下?現在就要放下。放下,我們就是放不下,嘴巴講大家都會。為什麼我們放不下?因為你沒有起觀照,觀照的功夫不得力,你就放不下。如果我們常常這樣想,是!晚上睡覺,白天這一切跟我們都沒關係,包括這個身體都跟我們沒關係。如果你這個觀想成就,《金剛經》這一句你就通了,一切有為法,如夢如幻、如泡如影、如露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佛教我們說要這樣觀,要認真去觀,觀照的功夫得力,你就放下了。如果觀照的功夫你得力一分,你就會放下一分;得力十分,你就放下十分。

所以《金剛經》這首偈對我們也很重要,因為這個世界你放不下,你就去不了極樂世界,問題在這裡。你真想去,你這個世界一定要放下,心裡上不能有牽掛任何一樁事情。我們也知道,但是還是要牽掛,為什麼?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我們就沒有如是觀,沒有去觀,所以還是把這個世間這一切當真的,當真那就放不下。如果知道這是虛妄的、假的,暫時存在的,你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自自然然你就放下了,不再計較,不放在心上了,一心念佛求生淨土,決定往生。我們念佛人不能往生,沒有別的,就是放不下。

節錄自:西方確指(第三集)

過去我們常聽淨老在講席引用李老師以前在台中蓮社講的話,說人生,生下來一歲到二十歲是人生的春天,二十一歲到四十歲是人生的夏天,四十一歲到六十歲是人生的秋天,六十一歲到八十歲是人生的冬天,過了八十以後叫風燭殘年,隨時會走。但是我們現在看到很多過了八十,甚至九十的,他還放不下。好像幾年前,有聽到一個老菩薩,他活到九十九歲了,他還是覺得不夠,他說我一定要活到一百歲。勸他念佛往生,他說不行,我一定要活到一百歲我才甘心。活到一百歲有什麼意義?如果一天到晚生煩惱,人生也沒有什麼意義、沒有什麼價值,或者糊裡糊塗的。

老人總是有這些牽掛,放不下的。所以自己事情早一天辦好要緊。我們人生,我們自己要規劃自己的階段性的生活,在《禮記》講,十年、十年有一個規劃,十歲要做什麼,十歲到二十歲做什麼,二十歲到三十歲做什麼,六十歲到七十歲做什麼。在古禮講,六十到七十,這個年紀有些事情就不需要都自己攬在身上做,可以分配給別人去做,七十就要傳,傳就是把你的事業要傳給下一代。七十歲就是老,在《禮記》講叫老,進入老年了,七十就要傳了。

節錄自:西方確指(第二十八集)

怨憎會苦,冤家債主偏偏做一家人。過去在香港壽冶老和尚的光明講堂,他那個光明講堂有一副對聯,上聯是寫著,「夫妻是緣,有善緣,有惡緣,冤冤相報」;下聯是寫,「兒女是債,有討債,有還債,無債不來」。你想看看,夫妻、父子、兒女、兄弟姊妹、這些親戚,包括朋友,反正跟我們有關係的人,四種緣來結合的 ,報恩、報怨、討債、還債,沒有這四種緣不會聚在一起。

所以怨憎會,如果過去生結冤仇,現在做一家人,來幹什麼?來報仇的,弄得你家破人亡;報恩的,孝子賢孫;來討債的,他債務討完他就死了,他就走了;來還債的,他會供養父母,但是沒孝敬之心。這是怨憎會。

節錄自:印光大師法語菁華(第三集)

《太上感應篇》後面講,「夫心起於善,善雖未為,而吉神已隨之;或心起於惡,惡雖未為,而凶神已隨之。」我們起心動念,起一個善念,感應吉神;起一個惡念,馬上感應凶神。善惡的事情還沒有做,這個心一動,鬼神就知道了。

邪神,現在很多邪神、附體,那都是自己的邪念去感應來的。所以,《太上感應篇》頭一句也講,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;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。」禍福沒有門路,都是自己召來的,怎麼召的?起心動念召來的。

《閱微草堂筆記》這個公案,就是有人去問鬼神,問護法善神,像城隍,這些都是護法善神。像城隍老爺、東嶽大帝,這是大鬼王,在經典上講大鬼王,維持陰間這些秩序的鬼神。

有人就問,說有些人遭到凶神、邪神去擾亂他們家裡,附在人的身體,這些正神怎麼不去阻止?就回答,那個人『以邪召邪』,他自己邪心邪念去招感來的,神也沒辦法。

如果他沒有邪念,這些邪神、惡神要去傷害善人,正神就會去阻止,護法神就會去阻止。所以,自己去找的,他說他也沒辦法。所以,人心一動,鬼神就知道了,你起什麼樣的心,這些都要對自己負責。

節錄自:淨土集選講(第一集)

佛在經典上用個比喻,有一頭牛拉一部車,天天拉得很辛苦,為主人工作,有時候還要被鞭打,拉那個車拉得很辛苦。有一天,這頭牛牠想一想,我為什麼這麼辛苦,看一看,後面就是有一部車子,因為這個車子讓我這麼苦。所以,牠就想,我只要把這個車子破壞掉,那我不就得解脫了嗎?就永遠不要拉車了。

於是牠就把那部車子用腳把它踢,踢壞了,想一想,這下可解脫了,永遠不要再這麼辛苦去拉車了。但是牠沒有想到,第二天主人看到車子壞掉了,又趕快做一部新的再把牠套上去,繼續拉,問題沒有解決。

佛用這個比喻,比喻那個自殺的,自殺的人為什麼他要自殺?他活得很苦,他覺得反正一死了之,死了就得解脫,他就不用再受苦了。為什麼會受苦?就是有這個身體,就好像那頭牛看到牠那麼苦,就是因為那部車子,把它踢壞掉,自殺的人把這個身體破壞掉,他就不用再受苦了,就得解脫了。

哪裡知道,過了四十九天,你又要再去投胎,又有一個新的身體,你前面那個苦報沒有受完繼續受,問題沒有解決。所以,這個都是不明因果所造成的。

節錄自:淨土集選講(第一集)

在我們這個世間修行壽命有限,這是第一個因素,我們修修修,修到有一點點功夫,壽命到了,壽命到又往生了。往生,讓你這一世修得很好,下一世又來做人,再來做人至少你也得耽誤二十年,這當中又耽擱二十年。

二十年後,你是不是還記得我前世是修行人、念佛的人?我現在趕快再來念,是否會記得呢?忘光光了。如果出生的地方,環境不一樣,沒聞到佛法,或是沒遇到善知識,你一生又再空過。

這一生修得很好,持戒修善,下一世大部分會出生在富貴人家,做大官,很有錢,很有地位。你出生在富貴人家享受福報,人就迷了,人迷他就會再造業,造惡業。惡業造得多,福報享盡,就又墮落三惡道去了,退就不知道退到哪去了。

不相信,我們來看,現在在世界上做總統、做大官、有錢人,都是過去持戒修善,修布施的,現在這些有錢人,能找幾個人來這裡聽經?你如果要邀請他來聽經:我很忙碌。他一定跟你說這句話,我很忙碌。

所以佛在《四十二章經》也很明白跟我們開示,說「富貴學道難」,富貴的人家要叫他學道很困難,為什麼?很忙碌,錢太多,所以忙碌。這樣就又退了,就又退步,又退轉了。

節錄自: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(第三集)
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
⭕️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://www.tplys.com

分享至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