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。為什麼你有求沒有應?|淨空老法師開示

第三種無畏是說「障道無所畏」,這是屬於後得智。也就是說一切眾生他們所修學的法門,學的不能成就,為什麼不能成就?他有障礙。這種障礙他自己肯定不知道,如果自己知道,他就會把這個障礙排除,那他就能成功了。自己有病不知道病,他才會死!自己有病知道病,他會求醫,他身體能康復,所以最怕的自己有病不知道,這麻煩事情大了。佛知道,所以遇到佛的時候,佛都能把它講清楚、講明白,你的障礙在哪裡;你能夠把障礙排除,你的問題解決了。

這樁事情,我初學佛的時候,那時候沒出家,章嘉大師告訴我,他說: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。我們從年輕聽到這個話很興奮,有求必應。然後老師,這大師又說:當你有求沒有應的時候,是你自己有業障,把這個感應障礙住了。這個時候要修懺悔法,把你的業障懺除,感應就現前了。絕對不是說我們有求,好像這是佛法就講的不靈了,不是的,真的非常靈驗,確確實實有求必應。但是你的求要如理如法,合情合理的,感應不可思議;如果是違背情理,你是增長貪瞋痴的,佛菩薩不會成就你。佛菩薩要幫助你開悟,不會幫助你迷惑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

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所以我學佛這五十二年了,這麼多年當中,老師講的這個話很靈,我試驗幾十次都不止,確實沒有一次是讓我失望的,真的是有求必應。我們所求的,總不外一個是自利,自利是自己修學,希望功夫境界都能提升。另外一個就是弘法利生,幫助社會大眾。尤其是現在社會動亂,災難頻繁,我們要怎樣盡心盡力幫助這個世間化解災難,都有不可思議的感應。

節錄自:大乘無量壽經(第一四五集)

在因果事實裡面我們看到,許多怨恨結在心裡上,化不開的,以後報仇怎麼樣?他生到仇人家裡,做他仇人的兒女,最後把這個家毀掉,用這種方式來報仇。所以佛告訴我們,父母跟子女四種關係。第一種是報恩的,過去生中彼此相處很好,有恩德,這個兒女到你家裡來投胎,報恩的,報恩怎麼樣?孝子賢孫,好!第二類是報怨的,過去生中結的冤仇,他是來報仇,他長大之後一定是犯法、犯罪,叫你家破人亡。都有因果,不是無緣無故的,不是偶然的。現在我們看這個社會,很多人說兒女不孝,兒女不聽話,兒女不好教。如果你要是學佛,你就會想想,我這個兒女是來報恩的還是來報怨的?我們一生對待人,對待別人是布施恩惠多還是給人家結的怨恨多?自己想想就知道。如果一生你存的善心,行的是善行,處處都為別人著想,你的兒女一定好。為什麼?他沒有報怨。如果看到人都不滿意,時時刻刻批評人、教訓人、侮辱人、羞辱人,你跟人結的就是不好的緣,人家到你家來投胎做你的兒女就是不孝,就這麼個道理。這是報恩、報怨。

還有兩種,討債、還債。你欠別人的,人家來討債。討債,你欠得少的,討完他就走了。比如小孩養到三歲、五歲,也花了不少錢、花了不少心血照顧他,他走了,死了,討得少的,討債鬼。你欠他多的,你會培養他到大學畢業,拿到學士,正好可以到社會上去工作了,還沒有工作,他走了。你對他身上所花的錢、所用的心血,統統付諸於東流,就是他來討債的,欠得多。另外一種還債的,還債的就看他欠你多少,他要欠得多,他發了大財,對於父母物質生活上照顧很周到,欠得多的,沒有孝心,對父母沒有恭敬心,但是生活會照顧得很好。如果欠得少,對父母的物質生活就相當刻薄,他自己過的好日子,你只能夠吃得飽、穿得暖,有個小房子給你遮蔽風雨,夠了。他自己住的是高樓大廈,你住的是小房子,生活也能照顧,只是很平常的生活,欠得少,他不要還那麼多。佛講得有道理,你想,愈想愈有道理,報恩報怨、討債還債。

你要是明白,學了佛懂得,你就都能忍了。來報恩的,很好,孝子賢孫,希望他能夠學佛,大家將來同成佛道。來報怨的,你能夠化解,你不再怨恨,縱然家破人亡,也會點頭,應該的,過去我是這樣對他的,今天他這樣報回來,一報還一報,到這裡終止了,來生不再有怨恨心。至於討債還債也很清楚,來討債的,走了也不要過分悲痛,討債的,還清了。來還債的,縱然還得很少,知道過去他欠我的不多,所以也就不必過分要求,平平安安度日子,好好念佛求生淨土,到極樂世界去做佛去,又何嘗不好?物質生活太富裕了,不想離開這個世間。生活很清苦,兒女對自己不尊重,正好念佛,為什麼?他不來干擾你。所以你想通了,都是好的增上緣;想不通,你怨恨自然就生起來,你不平,你怨恨。不平、怨恨是自己在繼續造業,這是錯誤的。這是講我們對人要不動、要堪忍,要有善巧方便把它化解。

節錄自: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一七二二卷)

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上,要知道自己的身分,要知道自己的因果,然後曉得我們應該怎樣生活、怎麼工作,怎樣護持正法久住,怎樣掌握住自己決定往生淨土的功夫,我們這一生才會有成就。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往生淨土,其他的都沒有比這個更重要了,最重要的這一條。

往生淨土決定要學習蕅益大師的教誨,只要往生不要想品位,常常想到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,只要得生,一生決定成佛。成佛早晚那是你在極樂世界修行精進的關係。如果勇猛精進,成就就快;不能精進,成就就慢一點,不管是快是慢,你決定成就。這真難得了!這個可不是每一生、每一世都能遇到的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。特別是這個法門,擺在我們面前,我們看得很清楚,修淨土的人很多,幾個人成就?為什麼不成就?不肯真幹,還有貪戀,對世法、對佛法還有所好,這就是障礙。我們要把這些事情看破,不要造成它這個負面的影響,頭等大事。我們對於一切物質的受用決定沒有憂慮,不要去想它,有很好,沒有也好。不要想過去,也不要想未來,過去已經過去了,想它幹什麼,未來還沒有到,把今天應該的事情做好,這一天功德就圓滿了。

節錄自: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三四集)

無論修學什麼法門,用什麼樣的功夫,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,要對症下藥。諺語常講「人貴自知」,有自知之明的人,無論世法、佛法絕大多數都能有成就;凡是不能成就的,都是不自知,不知道自己的根性,好高騖遠,勉強的去強求,到最後一無所成。我們是什麼樣的根性?就像經上常說,「業障深重的生死凡夫」,我們是這種根性。我們遇到的法門,實在講是無比的殊勝,這個法門確確實實能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成就。問題我們要善學,要懂得修學的方法,要有方便。要能夠降伏自己的煩惱習氣,這個比什麼都重要;如果不能夠降伏自己煩惱習氣,方法再好也沒用處,收不到效果。

節錄自:大乘無量壽經(第八十七集)

「世間與出世間之道理」,世間是俗諦,善因善果,出世間,念佛成佛,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,決定不虛,這叫諦。世間法裡頭善因善果、惡因惡報,決定是真實,你造作惡因,你在受果報的時候,你決定不能夠怨天尤人,自作自受,沒有人能夠代你。出世間法,念佛成佛要是用真心,快速,為什麼有人臨命終時,那一念真心,一往生就生到實報莊嚴土?為什麼有人往生,在凡聖同居土下三品往生,品位那麼低?用心不一樣。淨宗裡面所說的事一心、理一心、功夫成片,你看三種心,功夫成片生凡聖同居土,事一心生方便有餘土,理一心生實報莊嚴土,用心不一樣。當然這個裡面,理一心是我們所希求的,臨命終時極短的時間真心出現,這真是難能可貴。蕅益大師講過,這個事情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,有,真的實報土上上品往生,那一點不假。這個人在我們想像,必定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,臨終遇到善緣,一下觸動他,真心發現立刻就提升。如果沒有宿世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可能,所以這個事情僥倖不得。

節錄自:淨土大經科註(第二一八集)

我們這十幾年來提倡三時繫念佛事,效果非常好,冥陽兩利,因為這開示裡頭開示得好,中峰禪師,元朝時候人。我們也是遇到一些附體的,那時候我在廬江,好像是二00八年冬天,我在那裡過了一個冬天,講了一個月的經,在廬江,遇到附體的,鬼神來求我,求超度,說災難太多太大,鬼道眾生太多。我那時候就想,我說我們三時繫念做七個七,連著做七個七,四十九天。他說不行,七個七度不了。我說那怎麼辦?一百個七好不好?行。最後我們真的是一百個七,一百個七就是七百天,每天做,一百個七。這樣做的時候他們非常歡喜,就是鬼神歡喜。我就勸悟道發心,我說你來做三時繫念的主法。這個活動做開了,真的,起作用,在中國大陸、在台灣、在南洋。在法國我們也做了一堂。在斯里蘭卡,最殊勝的,在總統府裡面做的,總統夫人親自出來拈香,帶著三軍總司令,非常難得。

「孝子追善,向以如此。彌陀光益,豈唐捐乎」,一點都不假。所以我們度人,還不要忘了度這些鬼道,鬼道眾生比人多,迫切求超度,我們深受感動。所以我們講經,給他供牌位,一部經講圓滿一定是以三時繫念佛事做總結。

節錄自: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三六五集)

為什麼世間有聰明,有愚鈍的?那就是你蓋覆的煩惱有輕重厚薄不同。煩惱輕的人,智慧就高一點;煩惱重的人,智慧就低一點;造作善業多的人,相貌就端嚴;造作惡業多的人,相貌就醜陋,這個境界沒有一定,千變萬化。跟我們身體一樣,身體也是屬於境界,這是現相,「相隨心轉」。所以一個修行人認真斷惡修善,過幾年你看他相貌變了,相貌變好了,變得很慈祥,說明他修行功夫得力了。相隨心轉,境界也隨心轉。如果我們一個人一生都被外面境界所轉,這就是說你會受外面境界影響,你是凡夫,你自己做不了主。你要能轉境界,你不會受境界影響,你能夠影響境界,這個人就是佛,《楞嚴經》上說的「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」。

節錄自:佛說十善業道經(第二集)

在這個世間決定不要去爭、不要去求,於人無爭,跟什麼人都好處;於世無求,對什麼人都沒有利害關係,我無求。你求的我不求,我不妨礙你,你爭的我不爭,我不要,跟什麼人都相親相愛、都和睦相處,沒有利害關係。跟學佛的人往來,只有好處沒壞處,學佛的人不欺騙人。所以不能執著這個身,知道身不是我,身是我所有的,像衣服一樣,這我所有的,你要我可以給你,用得不好使了可以換一個,身體可以常常換。身是生滅,我是不生不滅,這個得認識清楚,我們就不會過分重視。過分重視很苦,你也照顧不了,因為你有個命在,命主宰,不是我們自己可以主宰的,要明白這個道理。什麼是最健康的?念佛是最健康的。海賢可以給我們做證明,這個小廟,他的媽媽可以給我們做證明,他的師弟海慶法師也可以給我們做證明,一生過著清苦的生活,但是精神生活非常快樂,精神生活的豐富沒有人能夠跟他相比。

節錄自: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七十二集)

大乘經裡面,諸位多讀的時候真是寒毛直豎。我們往昔造作的罪業,不但這一生,這一生我們自己知道,還有過去生,過去無始累積的這些罪業還得了!愈想愈可怕,愈想知道這個事情嚴重,不得了!你要留到六道裡面,冤親債主無量無邊,哪裡有好日子過?

所以我們冷眼觀察這個世間,哪一個人不辛苦?無論你在這個世間享多大的富貴,你雖然享富貴,你的冤親債主還是包圍著你,仔細觀察他們的日子不好過,我們要清楚、要明白。我們遇到佛法才找到一條生路,找到一條出路,脫離生死輪迴,暫時脫離這些冤親債主,不是永遠脫離,是暫時脫離。脫離之後,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,到那裡去作菩薩、作佛,回來再還債。佛經上講得很清楚,「佛不度無緣之人」,冤親債主跟我都有緣,將來我都來度他。由此可知,冤親債主多也不是不好,也很好,將來度眾生多;回過頭來幫助他們成佛,幫助他們也能脫離苦海。

節錄自:地藏菩薩本願經(第十四集)14-012-0014

現在我們看到科學家講「以心控物」,意念可以改變物質,我們就曉得,這個東西到了佛的口裡面,一定是最好的上味。為什麼?佛的心多清淨,意念多善良,他就把東西轉變過來了,肯定有這個能力。不但佛有這個能力,我們相信佛所有弟子都有這個能力。回過頭來,今天看我們的飲食,我們飲食裡面餿了、味道變了,特別容易是豆腐。往年我在台中,李老師有人請他吃飯,他常常帶我一道,我坐在他身邊,菜變了味道,他底下就碰碰我,就告訴我,這不能吃。我們是凡夫,我們沒有那個能力,現在懂得了,以前不知道,所以盡量避免。也不說出來,人家請你吃飯,他也不知道這個東西味道變味了,也不要讓主人難堪,歡歡喜喜,變味道就不要動它就好了。現在我們曉得,念頭是真管用,如果你對於這個沒有念頭,你吃下去沒事情;如果你覺得它已經壞了,吃下去可能就有麻煩。信心決定一切,這個要知道,我們如果說是堅定的信心,一絲毫不懷疑,用現在的話說,它提升你免疫能力。我們很早就懂得一個道理,清淨心是免疫的根源,心地清淨,一般就是病菌不容易感染;慈悲心能消毒,毒害的東西,這個人心地慈悲,到他那裡沒傷害,這是很有道理的。培養自己的清淨心、慈悲心、平等心,這個比什麼都重要。

節錄自:淨土大經科註(第一四六集)

「不待行人果覺功圓」,只要心裡頭念,想到西方極樂世界,我想往生,七寶池中就有一朵花,不但有花,花上還有名字,絕對不會搞錯。我們往生時候到了,佛就是帶著這一朵蓮花,手上拿著這一朵蓮花來迎接你。這個花是你自己念出來的,你念佛的功夫深,這花就很大;念佛的功夫淺,這花就小,不可思議!從這些經文上我們就明白,這個世間事情哪一樁是真的?念佛蓮花大小是真的,真帶得去!這個世間其他一切法帶不走,這不能不知道。帶不走的就隨便一點,馬虎一點,不去計較,不放在心上,帶得走的要非常認真。我們念一聲佛號,就等於給蓮花加了一滴水,我每天拼命去念,這個花就愈養愈大,佛看到歡喜,真精進;同伴看到歡喜,給他們很大的鼓勵。這才是我們真正該做的,應該要幹的。

節錄自:淨土大經科註(第一0二集)

我就看到很多年輕人,受過高等教育,在美國拿到碩士、博士。沒有學佛,很好、很正常,學佛學了個半年、一年,就入精神病院,非常可悲!不是佛法不好,他沒有對症,不契他的機,他才會變成這麼一個後果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。如果實在不知道自己的根性,如何選擇法門?假如你真正相信釋迦牟尼佛,肯接受他的建議,是好事情。世尊在《大集經》裡面給我們很好的暗示,現在的話來說,也是預言。他說:「正法時期戒律成就,像法時期禪定成就,末法時期淨土成就。」這是給我們指出一個大的方向。我們今天生在末法時期,「末法時期淨土成就」,我們選擇淨土法門大概不會錯。這是肯接受世尊的指導,大致上不會錯。

現在我們看社會上絕大多數學佛著魔,多半都是學密、學禪,這兩樣東西比較容易著魔。什麼原因?這兩樣東西,實在講很難適合現代人的根性。現代人的心浮躁,他定不下來。定不下來勉強著定,用方法把它控制下來定,這是不合乎自然法則的。強制的定是有限度的,超越限度,毛病就出來了。因此修學方法要順乎我們的根性,那就自然了,自然就不會出麻煩、不會出亂子。這個道理不能不懂得,要知道怎樣去選擇法門。

節錄自:大乘無量壽經(第一0六集)02-034-0106

善人惡人、順境逆境無一不是善知識,無一不是菩薩學處、菩提道場,問題是你會不會!我們智慧在哪裡開,德行在哪裡建立?就在這些地方。我們學會了,天天看,天天聽,天天接觸,學會了。善人給我們示現的,我們一定要好好學;惡的現象示現了,我們都叫他是示現,他不是真的惡。真的是什麼?性本善!他是唱戲表演的,一個表演正派,一個表演反派。

我們用這種心來看這個世間,看一切人,我們的心就平了,我們在境界裡頭時時刻刻都在學東西,他們在表演。我們不會說這是善人,這是惡人,沒有這個分別心;我們的心是平等的,都是好人,都是佛,都是菩薩。像唱戲一樣,他來表演,來給我一個人看,度我一個人,我一個人是學生,統統都是老師。不但這些人物是老師,山河大地、樹木花草,情與無情統統是老師,六塵說法。我們這個世間跟極樂世界有什麼差別?沒差別,問題就在你會不會!

節錄自:大乘無量壽經(第一三五集)

佛在經論上常常叮嚀著我們,「受持讀誦,為人演說」。演是什麼?做到、落實。落實就是「行道」,一定要把佛的祕要,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、行為,現在人講的理念、觀念,我們要把它做到。特別是我們將經中的精要,濃縮成五個科目,少到不能再少了。「淨業三福」十一句,天天要反省、天天要檢點,我做到沒有?「六和」,每天都要認真去反省一次:我今天處事待人接物,有沒有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教誨?我跟大眾是不是和睦相處?聽聽別人一些反應,要認真去檢點。自己很不容易發現自己的過失,別人來說你的過失又不能接受,你的過失怎麼能改正過來?所以聰明人跟一般人不一樣,聰明人看到別人的過失,他就會反省。別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,看到別人的好處,想一想,我有沒有?看到別人的缺點,想一想,自己有沒有犯?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。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都是修行人的一面鏡子。

節錄自:大乘無量壽經(第七十九集)

許許多多事實告訴我們,臨命終時生病了、昏迷了,人事不省,那怎麼辦?這是最危險的關頭,人在這種狀況之下,助念都幫不上忙。所以不能沒有福,福是我們平常要修積,積德累功,這是修福。積德就是存好心,念念利益眾生、利益社會;累功,功就是行好事,說好話。

我們今天提倡四好,要很認真、很努力的去做,為眾生,不要為自己。有力量,全心全力幫助別人,求什麼?什麼都不求,只求臨命終時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顛倒,不迷惑,這是大福報!因為你很清楚、很明白,十法界由你自己選擇,你有能力選擇。這一迷惑顛倒,你就沒有能力選擇。沒有能力選擇,一定是隨業所轉,被你的業力牽著轉,你自己做不了主,那個人叫沒有福報。在生的時候,享盡榮華富貴,他的福報享完了、享盡了,臨走的時候沒福報。我們明白這些道理,了解事實真相,我們一生當中要學大聖大賢,生活要節儉、要樸實,我們累積的福報,臨終時候來享受。

節錄自:大乘無量壽經(第五十三集)

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所有的這些相,你可以欣賞,你不能執著,你執著就錯了。為什麼?它是假的,它不是真的。今天過去了,還能回來嗎?不能了,今天這個相消失了,這一天所發生的一切現象。跟你說到微細的,一秒鐘,一秒鐘所現的現象,這一秒過去了,再不會回頭了,第二個一秒跟過去的這一秒絕對不是一個,是兩個。能現的體、所現的相是一個,幻相,虛妄不實。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《金剛經》上講得好。能放下就通達,就無礙了。

節錄自: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四九五集)

我常常勸同修,一生,我們在一生當中,沒有一個冤家對頭,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沒有一個怨恨,這一生多快樂!法喜充滿,像彌勒菩薩一樣,一天到晚笑咪咪的,什麼都能包容,什麼都不在乎。我們是包容。實際上是什麼?不放在心上,為什麼?心本來無一物,你怎麼可以放在心上?放在心上就是六道凡夫,不放在心上至少是阿羅漢。這叫真修行。

節錄自: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三九八集) 

學佛目的是什麼?回歸自性,就成佛了。我們凡夫很久很久迷失了自性,變成十法界眾生,變成六道輪迴的眾生,墮落成這個樣子。現前居住的環境是一年不如一年,這是事實,稍稍有一點知識的人都能覺察。雖能覺察,無可奈何,怎麼辦?我們是無比的幸運,遇到佛法,遇到淨宗,遇到《無量壽經》,遇到會集本,這個福報太大太大了!

我們所遇到的,你要都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這個能量可以保證我們往生極樂世界,就在這一生圓滿成就。我們不能夠不記住,不能不認真去幹,信、願、持名,就能往生淨土。真信,沒有絲毫懷疑;真願,願心堅定,絕沒有改變;念念念著阿彌陀佛,像海賢老和尚一樣,就決定得生淨土。這是大事!無量劫來,無論在哪一道,頭等大事,沒有比這更大的了,你能認識這一點,你的智慧福報沒有眾生能跟你相比,一生必定圓滿成就。

節錄自: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三九四集)

【世人共爭不急之務】

佛法裡頭提到,我們現前生活環境總離不開苦惡,惡是因,苦是果。一甲子之前,六十年之前我們還很年輕,二十幾歲,沒有想到苦,雖然苦好像日子還能過得去,每天還是笑臉常開,沒感覺到苦。這六十年,十年十年做一個比較,那就是讓我們真正感到苦,意識到苦,十年很明顯。到現在,現在不是十年,現在每一年比一年苦,我們看到了,我們感覺到了。一年比一年苦什麼原因?造的這個業一年比一年重,惡業。苦從哪裡來的?惡業所感的,惡業是因,艱難是苦。佛在這邊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,世間人,這個經在地球上講的就是地球人,地球人在幹什麼?大家都在爭,拼命的在爭。爭什麼?都不是重要的事情,我們常講,雞毛蒜皮的事情。

念老的註解說得好,「指世人皆共爭無關緊要之俗務」,世間事真是無關緊要,「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」,什麼是大事?生死是大事。「不知無常迅速,生死事大」。年歲愈大感觸愈深,小時候、年輕時候,小時候在一起玩耍的同伴,壯年的時候在一塊共事的朋友,大部分都不在了,於是感覺到生死事大,漸漸什麼?漸漸就輪到我自己了。我自己怎麼辦?不學佛的人疏忽、大意了,到死那個爭的念頭還沒有斷,還沒有放下,到哪裡去了?六道輪迴是他的果報。「但貪名利」,沒有得到想盡方法要得到,得到之後又怕它丟掉,怕失掉。「故憂苦萬端,無有出期」,他沒辦法從這個痛苦裡面跳出來。

節錄自: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三九四集)

古人常常教我們:「靜坐常思己過,閒談莫論人非。」古人這兩句話使我們想像,從前社會上這種情形大概也不少,聊天都講是非,都講別人的是非長短,現在這個社會更不必說了,這是過失,損自己的德行;這不是積德,損自己的德行。

別人縱然有過失,與我有什麼相干?不但不能談論,最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。把它放在心上,我們的心就被污染了,這個實在是非常冤枉,非常愚痴。

聽到了,不放在心上行嗎?許哲居士,她行,我們為什麼不行?她能做得到,我們為什麼做不到?她在行菩薩道,她在做榜樣、做模範給我們看。李會長問過她:「妳聽到人家講不好聽的話,看到人做惡事,聽到惡言,妳怎麼辦?」

她說的方法好,值得我們學習。她說:「就像我在馬路上走路,看到路上那些人,聽到路上那些人講話,回來之後你問我,我一句也記不得了,一個人也記不得了。」為什麼?沒有放在心上,所以她的心清淨。

她不是沒有接觸,她每天到外面去工作,在路上看到很多人與事,聽到很多人講閒話,她做到「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」,沒有放在心上,沒有被染污,這是我們修行最好的榜樣,我們不能不學習。我們要不學,這一生就不能往生,就出不了輪迴。

節錄自:大乘無量壽經(第一一七集)
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
⭕️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://www.tplys.com

分享至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