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大願王這十願要發,不是口頭上發,口頭上發不起作用。要從內心裡面發出來,要把禮敬做到,禮是外表,敬是內心,這個外表是真心的愛護、恭敬。我們今天見人九十度的鞠躬禮有必要,對任何人表示我們的禮敬。對蚊蟲螞蟻要不要行九十度鞠躬禮?那你也九十度鞠躬禮,人家說你傻子。見花草樹木也是九十度鞠躬禮嗎?不是的。真心的愛護,合掌念佛給它迴向,給它說法。桌椅板凳也是諸佛之一,我要不要對桌子行禮?不是的,對桌椅的禮敬,把它擦得乾乾淨淨、擺得整整齊齊,這就是。所以禮敬因人、因時、因地,是活的不是死的,不是呆板的,活活潑潑。內心果然有誠敬沒有一樣不如法,樣樣都如法,我們真能做到就能感動人,就能幫助別人回頭是岸。所以自行是真正的化他,真正化他一定要自行,自行跟化他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。
節錄自: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九十三集)02-039-0093
我學佛七年出家,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,就講經,兩年之後我才去受戒,受戒的因緣成熟了,我去受戒。受戒之後,佛門都有規矩,去謝老師,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,我到台中去向他老人家禮謝。我在門口,他在裡面看到了,看到就招手要我進來。我走進去,他手指著我:你要信佛!你要信佛!說了好幾句「你要信佛」。我的頭都大了,我是佛學院的老師,現在又受了具足戒,怎麼叫我信佛?他叫我坐下,告訴我信佛不容易,有許多老和尚到八、九十歲,死了還不信佛。這是愈講我愈不懂了。
怎麼樣叫信佛?依教奉行才叫信佛,我這才明瞭。佛教你十善業道,十善業道你沒有做到,你不信佛;佛教你三皈,三皈是覺正淨,「覺而不迷,正而不邪,淨而不染」,你沒有做到,你不信佛;五戒一條也沒有做到,你不信佛。會講經、會入定沒有用,他不信佛,那有什麼法子?我們這才真正懂得老師所講的這個意思。你看看老和尚到臨走的時候了,貪瞋痴還放不下,不信佛!為什麼?他還是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,心裡頭還有是非人我,還有貪瞋痴慢,牽腸掛肚的事情還很多,不信佛!佛心清淨,一塵不染。這是我受具足戒之後見老師,老師教導我的,那個標準是真實的標準,不能以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著做標準,這個標準肯定落三途,一定要用佛的經教做標準。
節錄自:大乘無量壽經(第一三五集)
世間讀書人都常講,心地正大光明,鬼神看到你都尊敬你;你心地有邪惡,鬼神瞧不起你,所以常常鬼神來作弄你,拿你來開玩笑,你就覺得一身不舒服了。遇到這種事情,自己要生慚愧心,我為什麼叫鬼神瞧不起?為什麼被鬼神作弄?是自己的不是,不是別人的不是。為什麼人家讀書,有德行的人,正人君子,鬼神對他尊敬,我們招惹鬼神戲弄?凡事回過頭來求諸自己,這是聖賢的教誨。
節錄自: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七十九卷)
菩薩在世間修萬行,總結為六度;擔任義工時,就能夠落實六度。
一、修行前面所說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,就是修行「布施波羅蜜」。
二、改正自己的習氣毛病,遵守戒律與規矩,與其他義工同修們和諧共處,這就是修行「持戒波羅蜜」。
三、遇到工作辛苦、人事糾紛、名聞利養、稱譏毀譽等順逆境界時,都能夠安忍,不把這些境界放在心上,心裡如如不動,絲毫不受影響,這就是修行「忍辱波羅蜜」。
四、努力斷惡修善,已經生起的惡趕緊斷除,還沒有生起的惡不讓它生起;還沒有生起的善趕緊生起,已經生起的善讓它增長廣大,這就是修行「精進波羅蜜」。
五、做事專心致志,不胡思亂想;平時心中除了阿彌陀佛之外,不起其他念頭。工作不忘念佛,念佛不礙工作,就是修行「禪定波羅蜜」。
六、了知《金剛經》所說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斷惡修善而不著斷惡修善的相;知道一切法不可得,還是努力斷惡修善,空有二邊都不執著,就是修行「般若波羅蜜」。
如果能夠如此修行,那麼,做義工就是在行菩薩道,就是走在成佛之道路上。不但利他,而且自利;不但自度,而且度人,這是非常殊勝的修持方式。
節錄自:自利利他 端在生活中力行——「戊戌年新春護法義工團拜感恩宴」談話(共一集)
諸位能夠發心做護法義工,貢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,說明大家的善根福德深厚!
我們說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:財富、聰明智慧、健康長壽。這三項是果報,修什麼因才能得到這樣的果報?那就是要行「財、法、無畏」三種布施。經由擔任義工,諸位付出了自己的時間、精力,這就是內財布施,果報是得到財富。做義工時,有很多的機會能夠將自己的心得、知識、經驗、技能傳授給別人,這是屬於法布施,果報是得到聰明智慧。遇到同修們心情苦悶,能夠給予慰問開解;遇到同修們身體不適或生病,能夠給予協助與照顧,這是無畏布施,果報是得到健康長壽。因此,義工的護持工作具足了這三種布施,這是實現幸福美滿人生的大好機會。
能夠心甘情願、無怨無悔的服務大眾,這種慈悲精神、這分犧牲奉獻的功德無比殊勝,收穫的喜悅和滿足也是無窮的。做義工不僅僅是在提升生命的價值,而且是實實在在的修福、修慧。菩薩在世間修萬行,總結為六度;擔任義工時,就能夠落實六度。
節錄自:自利利他 端在生活中力行——「戊戌年新春護法義工團拜感恩宴」談話(共一集)
凡夫困難在哪裡?聽幾句話,馬上意見就來了,底下話就來了,這個不行,你被外面境界所轉。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,你要能轉境界,你不能被外面境界所轉。絕大多數的人都被外面轉了,怎麼轉了?分別執著。接著,念頭、欲望、煩惱習氣就現前了,這就墮落在五欲六塵之中,這凡夫。
修行人,要學佛、要學菩薩、要學祖師大德,看得清楚、聽得明白,什麼功夫?不分別、不執著,都有這功夫。這功夫是初級的,不是高級的,很容易學會。再提升一層,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是更深一層的定功,不但沒有分別執著,起心動念都沒有,完全保持著心裡的平靜,這叫修行。看到外面境界、聽到別人講話,立刻回應也好,考慮之後回應也好,都叫被境界轉了,你是凡夫,被境界轉了。要怎麼樣?如如不動,不動的標準就是我沒有分別執著。你要是明白了,這相都是假相,都不是真相,沒有一樣是真的,活一百年也是枉然,你就肯放下了,假的你執著幹什麼?
節錄自:澳洲淨宗學院餐後開示—看破是智慧,放下是功夫
我們願不願意再搞輪迴?學佛的同修口裡都很強,不願意,我不想再搞輪迴;可是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天天在搞輪迴業,心與口不相應。這就是我們的道業為什麼不成,為什麼沒進步,原因就在此地。實在講我們是業障太重,煩惱習氣太深,聽佛講經有的時候也感動得流淚,可是一出講堂老毛病又犯了,剛才流的淚忘得一乾二淨,還是幹自私自利,這就是不成就。
印祖有方便法,他教我們,他的方便法是寫個「死」字,把「死」貼在額頭上,叫你常常想著我就要死了,哪一樣東西我能帶去?當然這個世間,你的財富帶不去,你所有一切受用帶不去,你的家親眷屬帶不去,你的名聞利養沒有一樣能帶去,不放下也得要放下。所以常常看著這個字就是叫你放下,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,你能帶得去的是什麼?業力。業力引導你去輪迴、去投胎,這個業力引著你去,你出不了輪迴。我們把這個業力換掉,善惡業我都把它放下,我只要這一句「阿彌陀佛」,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淨業,它不但沒有善惡,連染淨都沒有,可以說這名號是純淨純善。我只把這句阿彌陀佛念熟,永遠記在心裡,只有這一念,不許第二個念頭摻雜進去,你成功!為什麼?這叫一心不亂。心裡只有一個阿彌陀佛是一心不亂,你決定得生淨土。生淨土不但超越輪迴,超越十法界,這成功,用這個方法成功的人不少!哪個法門都不能跟這個法門比,確實像善導大師講的,「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」。
節錄自: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(第五十二集)
到這個世間來,離開這個世間,真的是「獨生獨死,獨去獨來,苦樂自當,無有代者」。這是指苦樂的果報,統統是自作自受,與別人毫不相關。我們把自作自受受得不甘心,去責怪別人,罪加一等,不但你的罪沒有消,你的罪增加了。這都是自然的現象,這都是自然的規律,一般人講叫真理。對別人要有敬意,這是一個有智慧的人。
對別人不滿,充滿了怨恨,還要想方法整人,這個罪就重了。一定要想到,來生別人用這個手段來對付我,一定是超過我今天所做的。它是報應,報應總是有添加,生生世世這兩個人報來報去,以後就會有大災難,這個大災難就叫你墮無間地獄。
這個例子,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第一段,他說明他過去十七世的業因果報,就是跟這個冤親債主鬥,一世一世遇到,一世比一世厲害。還傷及無辜,不知道有多少人,真叫後悔莫及。以後遇到佛法明白了,這才把心中的怨恨一起放下。
節錄自: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五四五集)
現在雖然有科技,我們的生活比不上古人,古人心清淨,真有快樂,現在人沒有快樂,現在人生活在恐怖當中。無論多高的地位、多大的財富,他心性不安。我見過,億萬富翁,告訴我晚上睡覺吃安眠藥,吃上癮了,沒有安眠藥不能睡覺,你就想到他多痛苦。地位再高,一天他要聽多少事、多少信息。
古大德教給我們,「知事少時煩惱少,識人多處是非多」,你要認識那麼多人幹什麼?那是非就多。一個人清心寡欲,我大概有五十多年沒看電視,不看報紙,沒有雜誌,我這裡沒有信息,我手機都沒有,丟掉了。省事!
何必要聽那麼多信息?給你帶來煩惱。不聽,心清淨,你有權利放送這些信息,我有權利不接收。我每天看的是佛經、聖賢典籍,我跟聖人在一起,跟佛菩薩在一起,你說有多快樂。說明這個事情現在人行,可以能跟古人同樣的心情、同樣的磁場,只是你願不願意幹。
願意這裡打聽,那裡去打聽,你有麻煩可大了,是你自找煩惱,叫自尋煩惱;不是煩惱找你,你找煩惱。我們只要是不肯,不接受煩惱,它就沒辦法找我。我們突然碰到這個事情,我們看得比他清楚,看得比他準確。
心地愈清淨,起心動念是智慧。不能有欲望,就是不能有自私自利,不能有名聞利養,不能有貪瞋痴慢,這個東西害死人的,有這個東西,智慧就生不起來。負面東西全部排除,統統放下,你遇到的,那個反應是智慧。
節錄自: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(第一五六集)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
⭕️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://www.tply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