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官者要以做父母的心愛護人民|悟道法師開示

一個國家最高的領導人對孝道都不重視了,當然下面的這些文武百官老百姓,當然也不會重視了。

所以古代帝王,一般講,要做人民的君親師。君就領導人,要領導全國的人民,要照顧全國人民;親就像父母親一樣,愛護子女的心情來愛護人民。所以過去做官的人稱為父母官,一個地方官就是這個地方的父母官。

所以父母官我們聽起來非常的親切,這個地方上的首長就是這個地方人民的父母,他要像做父母的一樣去愛護子女。大家都知道,父母對子女的愛護出自於天性,沒有條件的,真心的愛護,做官的人也是要像做父母這樣心態來愛護老百姓。

所以跟現在講的公僕意義大不相同。公僕就是公眾的奴僕、僕人,現在做官的講人民的公僕。僕人跟父母這個心態上是完全不相同。大家有做過人家的父母,一定能夠體會得到。

第三個是師,師是老師,這個國家各階層的領導人,一直到最高的領導人,一定要做一個好的榜樣、好的模範,來教導全國的人民。這是古代從最高的領導到最下面的領導,每一個階層的領導都具有君親師這三個條件。一定要做到這三樁事情,在這個地位上才算圓滿,才有功德。反過來講,如果做不到,那就有罪過了。這個是講提倡祭禮是重孝道。

節錄自:WD21-001-0002 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緣起的開示(第二集)

神就是神道設教,就是他在世對社會有奉獻,死了之後大家尊稱他為神。比如關公死了,大家拜他,把他尊稱為神。在我們佛門,他受到天台智者大師在定中給他開示,他也皈依佛門,做佛門的護法,做中國佛教的護法,我們剛才念午供念到伽藍聖眾。關公他是代表忠義,他在世所表現的忠義,尊稱他為神,就是要讓大家來向他學習、向他效法,這叫神道設教。像媽祖,我看這邊也有媽祖廟。我昨天下午回來看了一部電影「媽祖」,媽祖就是林默娘,福建莆田,她是行醫救世,還有她護持這個出海捕漁的人,保護他們的安全,她也是仁心仁術。所以死了之後,大家尊稱她天上聖母,就是她的仁慈之心。要學習她的仁慈之心,救人苦難之心,像觀音菩薩一樣大慈大悲,救苦救難。

節錄自:WD32-038-0002 二O一九歲次己亥護世息災清明祭祖繫念超薦法會開示(第二集)

我們寫了牌位是不是眾冤就解了?這個也不一定,你還得要修。修什麼?修不殺生。譬如現在最普遍不但殺生,還殺人,墮胎,墮胎就是殺自己的親生兒女,你說那個仇恨,原來要來報仇的,仇上加仇;要來報恩的,恩變為仇。所以去墮個胎,然後花個五百塊寫一張大牌位,就解決了,有那麼容易嗎?他那個恨就消了嗎?不要說你殺了他,現在有一個人來當著你的面給你罵一句話,恐怕你就恨他一輩子恨到死,眼睛閉著都還記得某某人曾經罵過我,你就跟他沒完,殺了他還得了!有那麼容易他怨就消了嗎?我們將心比心,人家這樣對我們,我們能若無其事。像《金剛經》講的,佛前世行菩薩道,被歌利王割截身體,肉一塊一塊的割,一點瞋恚心都沒有,我們做得到嗎?大家想一想這個問題。不容易!人家殺我、打我,講一句不好聽的我就跟他沒完了,那這個怨有那麼容易解嗎?不好解,不是寫個牌位就沒事了。

要怎麼樣才能解?就是不殺生。不殺生,不但身口不殺,心都不殺,對眾生完全沒有傷害的念頭。縱然是冤家對頭,他害死我們,你對他也毫無怨恨之心,不殺生才圓滿。

節錄自:WD11-002-0027 沙彌律儀(第二十七集)

我們這個健忘,就是心妄念太多,干擾太多特別事情多,心更要靜,你要下一個決策,下一個什麼才不會誤判。特別高的領導人,我記得好像以前聽老和尚講一個公案,二戰的時候美國總統是艾森豪,就是要去諾曼地登陸,盟軍要去登陸作戰,他下面很多都在開會,他去哪裡?他去打高爾夫球。他怎麼那麼輕鬆?大家都那麼緊張,他怎麼去打高爾夫球?他這個作用是什麼?就是說放下身心這些壓力,然後讓我們的心靜下來,思考的事情才會正確,才不會有偏差。如果心亂糟糟的,心浮氣躁往往都誤判,判斷錯誤,最高層一個決策錯誤,全軍覆沒。所以他要靜,愈高位的人他心愈要靜,因為他做決策的人,我們道理必須要懂。

節錄自:WD32-007-0039 悟道法師晨間講話—定而後能靜(第三十九集)

現在有人提倡說,厄運,我們人運氣比較不好,讀誦二百部《地藏經》可以解除厄運,這個方式我覺得不錯,勸人讀誦《地藏經》也是好事。所以我們現在解厄運,可以勸人讀誦《地藏經》,他是有明確的說出誦幾部,當然讀愈多愈好,印象愈深刻。所以我們如果說家庭有什麼問題,我們能夠多讀《地藏經》,我們老和尚講的《地藏經》也要多聽。老和尚的家鄉廬江城隍爺,都常常會附身跟老和尚打電話,現在祂就是要求說,鬼道的鬼神都喜歡聽《地藏經》,所以那個時候有通知,每個道場晚上都要播放《地藏經》。其實不止是鬼喜歡聽,人更喜歡聽,經典在世間就是針對人的,但是現在鬼比我們人還用功。那天老和尚跟我說,城隍爺又附身跟我說,現在鬼念佛往生的數量比人還要多,我們現在人的修行不如鬼,我們人要感覺到慚愧。

節錄自:弘一大師講演錄—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(第二集)

現在一般就是說先追求經濟,可能有空,他有想到再來學學文化,一般人現在是這樣的。甚至有的人他也都沒有想到要學什麼文化這類的,他也不懂什麼叫文化。反正就是追求享受、追求刺激,心靈上是非常空洞的,非常空虛的。所以,空虛你就要找外面一些刺激來彌補這個空虛的心靈,就是說去刺激我們這個感官。現在像打電動,刺激,不然怎麼過日子?吃飽了沒事幹,心裡就慌,不曉得要做什麼,他這個心安住不下來的,他沒有歸依處,沒有一個歸依處,所以就只能這樣。所以,這樣賺到錢,實在講人生過的生活意義也不大,因為我們物質生活,實在講我們能用的還是很有限的,你一天能吃多少,吃飽了就吃不下,再吃你胃腸就撐壞了,衣服你能穿多少。實際上我們個人用的也不多,賺那麼多的錢,實在講也花不完,你自己怎麼花花不完。所以賺了錢,有意義的事情就是造福人類,佛法講度眾生,幫助眾生,眾生有苦難、有需要,我們去幫助他,解脫這些痛苦;沒有苦難的,幫助他提升,提升到成佛。辦教育,要做這個才有意義。不然你錢那麼多,死了也帶不走,也沒有一樣可以帶得走。

節錄自:與德國學生訪談(共一集)

像現在造業比過去更嚴重,不曉得嚴重多少倍!幾千倍、幾萬倍都不止,現在電腦、網路,網軍(現在叫網軍)專門在造口業的。誰給錢他就替誰講話,那些無知的觀眾,聽到、看到了,不知道,跟著他去毀謗。他批評那些到底是真是假,實在講,我們也不知道。所以我們學佛的人,看到這個我們持保留態度就好,不要聽到這些媒體這麼講,我們就認為是這樣,這個有待觀察。真正確實是這樣,才可以認為是這樣的。所以現在這個時代,要造這個口業,實在講比過去不曉得多幾千倍、幾萬倍。造很容易,一造下去,果報就不可思議。所以造這種口業,人云亦云,就很嚴重,人家怎麼講,就跟著人家講,往往造得重,墮到地獄。就是犯這樣的口過,不分青紅皂白,道聽塗說,陷害別人,自己也沒得好處,造這麼重的罪業不值得。

節錄自:無量壽經選講(三十三品至三十七品)(第二十二集)

《無量壽經》佛把這個三業,口業擺在第一個,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」,這個擺在第一個。其他經典,我們看到都是身口意,先說身業,再說口業,再說意業。唯獨《無量壽經》把口業調到第一個,這個用意就是提醒我們,三業當中口業最容易造,一天到晚講話。特別現在媒體非常發達,手機也非常發達,要造很重的口業都很容易。所以言語當中得罪人是最容易的,養成習氣,習氣一樣造業,在臨終一樣會產生嚴重的障礙。臨終,我們人臨命終平生的善惡業就跑出來了,自己完全做不了主,業力在做主。平常善念多、強,斷氣之後就往生到人天善道;惡念強,貪瞋痴慢這些惡念強,臨終的時候這個念頭先跑出來,就墮三惡道。平常我們念佛的佛念如果強,當然臨命終的時候,這個念頭第一個起現行,就到極樂世界去了。如果平常念佛,功夫還不得力,佛念力量還是很弱,這個時候助念有幫助,幫助他弱的念頭提起來,他念佛的佛念把它提起來,大家幫他助念,這樣也能幫助他往生。所以助念它的作用在這個地方。惡的因要除掉,惡的習氣也不能有,改不善的習氣難,要有功夫,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。讀經是提醒,天天讀經是一個提醒。在這個世間,冤仇要化解,不要跟人家結冤仇,這些全部都是為了往生的時候沒有障礙。

節錄自:無量壽經選講(三十三品至三十七品)(第二十集)

對經典要像對佛一樣,不能在經典前面嘻嘻哈哈的這樣開玩笑。所以我們展開經典,就像佛在我們眼前給我們開示一樣,所以要恭恭敬敬的讀誦。不能對著經典,然後跟人家開玩笑,在玩,在遊戲,那就不恭敬,不恭敬會有罪過。也不能夠借人家的經看,不還。古時候得到一本經書不容易,都用手抄的,那你一天能抄多少個字?真的,要得一本經很不容易。不像現在印刷術發達,印刷的成本很低,我們隨時要得到什麼經典,甚至一部《大藏經》都隨手可得,大家反而不知道珍惜。這個是古時候經書很少,要看經都要向人家借,自己沒有要向人借。給人家借經來看,不能『不加以愛重』,不能給人家損壞,不能在經典裡面給人家寫字、畫畫。『以致損壞』,這個對經典也不恭敬,也對不起人,人家經借給你,你給人家破壞,這個就不對了。所以這一條主要是恭敬,對經典的恭敬,「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」。如果對經典沒有一點恭敬,拿了這個經典,有的人甚至還在罵人,這個都是罪過,對經很不恭敬,得不到利益。所以佛法從恭敬中求。

節錄自:淨宗同學修行守則(第三十八集)

《金剛經》你只要懂一首偈,四句合起來一首偈,你真會修了,像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這首偈你會觀了,那你成佛就有餘了。甚至半首偈,兩句就是半偈,半首偈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,你會了你就成佛了。能老實念佛的人,念南無阿彌陀佛,或者念阿彌陀佛四個字,六個字、四個字比半首偈字更少,都成佛有餘。海賢老和尚念南無阿彌陀佛,鍋漏匠也念南無阿彌陀佛,六個字而已。半首偈還八個字,他六個字他就作佛了,一部經也不會念。他連一部經統統不用,就一句佛號,夠了。但是他行,我們行嗎?你試看看。他為什麼行,我們不行?他老實,我們不老實,就這麼簡單。我很老實。很老實早就去作佛了,不會在這裡了,就是不老實。自己不老實還不知道自己不老實,還以為很老實。

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天天講經說法,講了一部《大藏經》,講那麼多,統統是為不老實的人講的。大家想是不是這樣?如果老實人,像海賢老和尚,一部經也沒聽過、也沒講過、也沒念過,就叫他念一句佛號,他就老老實實念,他就作佛了,老實人他一部經也不需要。我們不是像他那麼老實的人,妄想一大堆,這個放不下、那個放不下,這個看不慣、那個看不慣,那你學他學得來嗎?學不來。所以佛才要天天講經說法,天天講經說法是為那些不老實的人講的,老實人根本就不用講,他也不用聽了,你就勸他念一句佛號,他就成佛了。這個說明什麼?我們這個世間不老實的佔絕大多數,老實的人很少,很稀有。如果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人大家都像海賢老和尚那麼老實,他來這裡示現成佛就很簡單了,也不麻煩,不用講經,就拿一把引罄每天帶大家念佛就好了,大家統統去西方作佛了,還要那麼麻煩嗎?不需要了。像禪宗講的,明心見性了,那不用再講了,「舌頭掛牆壁」,舌頭掛在牆壁,不用講了,你全懂了,你全做到了。那你不懂就不行,不懂你就要講,要循循善誘,要誘導他進入開悟,這個就要求解。

節錄自:淨土集(第二十集)
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
⭕️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://www.tplys.com

分享至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