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菩薩能治病,也能治命|悟道法師開示

我們老和尚講,醫生能醫病,不能醫命,你壽命沒有了,那你吃什麼仙丹都沒有用。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有講,有主疾鬼王,主持人間疾病的鬼王,就是根據各人的業力,他應該生什麼病,都有因果的。所以過去我們師父上人講《地藏經》,講到《地藏經》裡面主疾鬼王,他就說要去看醫生,最好先去拜拜主疾鬼王,醫生開的藥比較會對症。還有主命鬼王,主命鬼王是主人生死的。《地藏經》講得很清楚,「生時死時,我皆主之」,主人的生死。病,心病是為主,身病是附帶的。心病就是貪瞋痴三毒煩惱,這個病如果能夠去除了,你身體怎麼重的病都不危險,都很好治的。所以佛菩薩他能治身體的病,也能治心理的病,身心的病,能治病,也能治命。

節錄自:WD21-065-0003 認識觀世音菩薩.如何如理如法誦持大悲咒(第三集)

我們學佛的人,就是要學習這些正規的宗教教育,這個才是真正息災的根本。所以我們淨老和尚講席當中也常講,息災,教育是根本。我們做法會是治標,教育是治本。治標,現在科學家也有一個理論,就是集合眾生的意念。最近美國科學家布來登也提出這麼一個報告,就是集體善的意念、好的意念,可以讓災難減輕。災難,大災難化小災難,小災難化沒有災難,這個治標。或者發生災難的時間往後推遲,發生災難的時間縮短,這個治標是可以達到的。當然更多的善心人士,這個治標,人愈多,對護國息災幫助的力量就愈大。我們祈福,保護這個國家,也保護這個世界,希望化解這些災難。這是我們護國息災法會,它的一個基本上的意義。我們不學習聖教,不明道理,就無法去化解。所以我們必定要學習聖賢、佛菩薩經典上的教導,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護國息災的效果。

節錄自:WD21-052-0001 中峰三時繫念法會開示  (共一集)

「畜生修行的很多,《物猶如此》」,《物猶如此》是一本書,是記載畜生念佛往生的這些事蹟。在《影塵回憶錄》,倓虛老法師講過一個故事,在中國大陸安徽省溫州。在溫州頭陀寺,那個時候,「諦閑老法師是方丈,有人送了一隻公雞來放生,這隻公雞很有靈性,每天跟著大家做早晚課,課誦完了牠就出去。往生這一天,課誦完了牠沒出去,大家都走了,牠還在大殿繞佛,香燈師就請牠出去。這隻公雞也沒理他,站在大殿當中抬頭看著佛像,叫了三聲就死了,站著往生。」這是倓虛老法師在《影塵回憶錄》講到這個公案。那麼我們在《淨土聖賢錄》也看過,在近代,過去大概一、二十年前,我在中壢善果林,他們有一些放生的公雞,天天放佛號,那其中有一隻大公雞非常大,念佛往生。往生當時瑞相很好,所以他們就放在大殿,放在大殿放了三天,等我去主持佛七,然後跟我講,要我跟大家講這隻公雞往生。那隻雞往生三天放在大殿,不臭,放在桌上,我去看,聞一聞不臭,真有,現在還是有。所以這個畜生道當中,牠過去有善根深厚的,臨終一念差錯墮在畜生道,牠又遇到佛法這個緣,啟發牠過去的善根,根性比較利的,牠就直接往生了。

節錄自:WD14-011-0053 地藏菩薩本願經(第五十三集)

「陰功」就是積陰德,你做好事,人家不知道,沒有人褒獎你,沒有人讚歎你,這個就叫陰功。陰功比陽善要殊勝,果報比陽善殊勝。陽善享世名,這是《了凡四訓》講的,你做好事,人家給你登報紙、登廣告,在電視給你報導,享受世間的名聲,好的名聲。好的名聲也是一個福報,但是名一享就沒有了。所以陰德天報之,你做好事,沒有人知道,沒有人讚歎你、褒獎你,但是天會報答你的,你的果報就非常非常殊勝。

節錄自: WD19-006-0002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(國語)(第二集)

讀了《感應篇》,我們才知道是非善惡的一個標準,不然我們往往什麼是是、什麼是非,是非善惡標準也不清楚、不明白,往往在造作惡業,我們也不知道自己在造惡業,自己也不知道,惡業愈來愈多、愈來愈重。印光祖師為什麼提倡《感應篇》?因為淺顯,雅俗共賞,沒有讀書的人也可以懂,一般只是認識幾個字的這些老菩薩也可以懂,它講得淺顯。而且講這個因果的發生,就是講現前我們周邊,每天看的報紙新聞,自己周圍發生的這些人事物,你仔細把《感應篇》拿來對照觀察,你就很清楚、很明瞭是怎麼一回事。我舉出一個,就是《感應篇》講,如果造惡業,「小則奪算,大則奪紀」。算就是一百天的壽命,小的罪過扣掉一百天的壽命;大的罪過扣掉十二年的壽命,叫一紀。

這次我到上海去做三時繫念,每一天帶他們念《感應篇》,還跟他們講解。法會做完,就帶他們到上海城隍廟,城隍廟有一個大算盤掛在那裡,「不由人算」。我說那個算盤是什麼?《感應篇》講的「小則奪算」,那個珠算,算盤,算就是加減乘除,做好事加,做壞事扣掉,加減乘除,記功過格。所以我就帶他們去,我說大家都在唱懺悔偈,我說如果我沒有帶大家讀《感應篇》,每一時做三時繫念,念一念,你知道什麼是諸惡業嗎?不知道。諸惡業就是《感應篇》後面講的「諸惡章」列出來的一百七十條,那個就叫諸惡業。你沒有讀這個,你念三時繫念懺悔偈,你怎麼知道什麼叫諸惡業?念完我們還是一樣在造諸惡業,自己也不知道。惡報現前,又怪佛法不靈,罪過又更重。

節錄自:WD32-007-0004 悟道法師晨間講話(第四集)

《楞嚴》說得更微細,說得更詳細,花草、草木不能任意損傷。所以佛在《戒經》裡也有規定出家的比丘,(以前出家比丘、修行人要是在山上自己要住,要建一間茅蓬,茅蓬的材料就是在山上砍樹,砍樹來蓋一間茅蓬。佛在經典上跟我們說,如果這棵樹有超過一個人的高度,就有樹神在住),規定出家的比丘要是想砍這棵比人高的樹,三天前就要給它念經、念咒迴向,請樹神搬家。誦經、念咒迴向以後,請他搬家,三天後才能去砍。不能看到想砍就砍,這樣就傷害到慈悲心。

還有《楞嚴經》說「清淨比丘,不踏青草」,就是說草也不能故意去踩它,踩死它不行。如果旁邊有路,你就要走這一條路,雖然這條比較遠一點,你要走這條路,不能故意從草叢走過去,除非這裡沒有路,沒有路就沒有辦法,不得已要從草叢走過,這是情有可原,可以原諒,因為沒有路。如果有路就不可以,佛就規定一定要走這條路,不能故意去踩草。在我們世間裡面,像公園裡面往往我們會看到人家吊一個牌子,說不能隨便折樹、草,花草不能隨便折,這也是愛護植物的一種表現。

節錄自:WD19-003-0019 太上感應篇(第十九集)

【初行之日。雜念紛乘。非疑則惰。忽忽時日。依舊浮沉。】

這段是說『初行』,初一開始發願改過,要對治意惡,但是怎麼樣?雜念依舊紛飛,一直出現,控制不住。『非疑則惰』,「疑」是疑惑,一般說懷疑。念佛法門三個要訣:第一不懷疑、第二不夾雜、第三不間斷。一開始就懷疑,到底是不是要這麼修?貪瞋痴慢疑惡見,這個疑也是六大煩惱之一,懷疑,疑也是煩惱,很大的煩惱。「非疑則惰」,不是懷疑就是懶惰,「惰」就是懶惰、懈怠、放逸。『忽忽時日』是一天過一天,『依舊浮沉』,跟以前一樣。袁了凡是過來人,俞淨意也是過來人,每個人一開始都是這樣,都是進進退退。問題是什麼?前面說過,要有忍耐心,要有永遠心,這兩種心很重要,如果沒有這兩種心就不能成就。

節錄自:WD19-017-0007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(第七集)

下面舉出經典的公案,『昔有一人,七世殺羊,而不墮三途』。「昔」就是過去,有一個人,『七世殺羊』,你看不是只有一世殺羊,來人間作人,他的行業就是殺羊,死了以後再投胎又來作人,又繼續殺羊,這樣輪迴七次都到人間來,做的行業統統是在殺羊。那他殺業造那麼多,怎麼沒有墮三惡道,怎麼又到人間來?因為過去的善果他還沒有享完,這一生的惡因還沒有成熟,所以他沒有墮三惡道。這個七世過了之後,七世都在殺羊,都沒有造善業,前生修的善果享完了,惡業造多了,『過是以後,所殺之罪,一一償之』。過了七世以後,七世殺的羊,一一償還,一刀還一刀,一命還一命。『凡惡人得福,皆作是觀』,凡是看到惡人得到福報,我們都要作如是觀。

節錄自:WD19-025-0038 安士全書—小施大福(第三十八集)

下面這條是「常遭縣官」。遭是遇見、碰到,或者多指不幸、不利的事情。這個意思就是經常官司纏身,或者牢獄之災,被關起來、被羈禁。這個因就是過去生「籠繫眾生」,籠就是好像鳥籠一樣,你關住這些鳥獸,或者用拘禁人犯的器物把牠綑綁起來,像手銬、枷鎖這一類的。這個意思就是將眾生關在籠子,或者用繩子綁住,限制牠的行動,讓牠不自由。限制眾生不自由,將來自己會得到這種不自由的果報,常常被抓、常常被關,這叫籠繫眾生。

節錄自:WD19-025-0037 安士全書—善惡果報,都有因果(第三十七集)

在家居士如果還不能完全吃素,可以依照印光祖師講的,吃花素,吃初一十五,或者六齋日、十齋日,由少而多,到最後能夠全素是最好。還沒有能夠吃全素,也應當吃三淨肉,不要買活的來殺,那個罪就更重了。三淨肉就是不見殺、不聞殺、不為我殺。你吃的眾生肉,你沒有在現場看到它被宰殺,也沒有聽到這個畜生被宰殺慘叫的聲音,這不是專門為我一個人殺的,像市場買冷凍的、現成的,這就是三淨肉。避免在家裡殺生,或者到海鮮餐廳吃活魚活蝦,那就不是三淨肉,那個罪過就重了。這點在家居士要知道,特別受了五戒的居士,不能完全吃素,也要吃三淨肉。

節錄自:WD11-003-0022 五戒相經箋要(第二十二集)

這個福報,我們一般講福祿,我們這一生的享受是過去生修的。在我們這一生出生到四十歲,這個當中是過去生修的;四十歲以後,就有連帶我們這一生四十年當中所修的。福報,我們修的是有限,我們現在還是凡夫,我們還沒有明心見性,福報都是過去或者今生修的,它是有限的。我們如果福報慢慢享,時間就延長,時間延長也就是你壽命延長。好像你有十萬塊錢,你一天花五百,就可以花二百天;如果你一天花一千,就只有一百天。這個福報享盡怎麼辦?福報享盡,人就死了。古人講,「祿盡人亡」,我們人的福祿,你享完了,壽命就終止了,祿盡人亡。因此古人勸我們惜福,惜福就是你的福報不要那麼快把它用光,慢慢用,時間它就延長。這一生沒有用完,延續到來生。這是講惜福,這個非常重要。

節錄自:WD21-036-0001 對中壢善果林淨土寺同修開示(共一集)

善人的福報不但很大,而且決定不爽,古今中外歷史上我們看到,在現前社會只要留意的觀察,也能夠看得很清楚,所以因緣果報絲毫不爽。善報如是,惡報亦如是,只要仔細去觀察,佛家所謂的「不是不報,時辰未到」,時辰未到,它也有道理,過去生中的餘福與餘惡。這一生行善沒有得到善果,是過去生中惡業造得太多,所以這一生雖然做善事,還受惡的果報,惡報還沒有受盡。惡報沒有受盡,善報不能現前,這是為什麼修善而沒有得到善果的原因。

節錄自:WD19-003-0026 太上感應篇(第二十六集)

我們遇到苦,苦有它的好處,不苦,我們把修行忘掉了,因為有苦,苦是警惕,不敢不修善,要認真努力去修善。善的標準是十善業道,這十條擴大就是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;這十條圓滿,這個人就成佛了。因為苦,所以佛勸我們要發心修善。因為我們過去修的是不善,感得的就是苦報。所以苦也有好處,對修行人來講,有苦才能給我們警惕。所以諸佛以苦為師,以戒為師。人如果都沒有苦,很難覺悟。實在講,是不是沒有苦?我們看到佛在經上講,三界統苦,哪有不苦的。有一些人認為我沒有苦,我很快樂,那是人在苦中不知苦,不知道苦。知苦即是善生時,一個人知道這個世界苦,就是他善根生起的時候,他開始覺悟了。為什麼?因為人知道苦,就想要解決這個苦、解脫這個苦,要怎麼樣來解脫、來解除這些苦?這個時候就會發心來找這些解除痛苦的方法。

節錄自:WD02-013-0008 無量壽經選講—三十三品至三十七品(第八集)

汐止蓮社有一個王居士,前天請我吃飯,他載我,一方面載我,一方面就跟我講了很多無奈的話。他在我們台灣鋁門窗業,他算是做得很成功的。他跟我同年,他說:「我們還有幾年可以活?我賺了這麼多錢,死了那個肉都爛掉了,那有什麼意思?」他就回頭看他的同修:「我死的時候妳會不會害怕?」他同修說:「我會貼一張符,貼在門外,你就進不來」。這個或許是一個開玩笑,但是他講的也都是真話。

談到人生這種價值,王居士他講的,覺得也是很無奈的。他很早就說要跟我剃頭,就是剃不下去。他一直在想,他說我如果沒有剃頭,我要修行真的沒辦法,我一走到工廠,我一定就想到這些東西,等一下什麼客戶來,我就是一直想這些東西,他也覺得根本他就不可能學佛。後來我是跟他建議,就是說你現在這個事業還在做,也不可能說你到公司都不處理這些事情,但是你可以安排個時段,就一天一個小時。現在老和尚勸我們修一天一個小時的,最好的時段就是早上四點半到五點半,那個時候比較沒有電話,沒有人來找,那時候心比較靜。可以觀想阿彌陀佛,就是念佛、想佛、拜佛,最好一個人自己修,自修,期限是三個月。我們老和尚說你想三個月,看能不能把阿彌陀佛想來?這個是修淨土的觀想。我們觀想的理論,在淨土宗來講,是在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》,這部經講觀想的理論方法跟境界。

節錄自:WD21-057-0001 二O一二壬辰年新春團拜講話(共一集)

有一些無知的婦女墮胎,現在也很多墮胎的,墮胎要怎麼彌補?寫一個牌位。寫一個牌位就解決了嗎?這樣問題就不是很嚴重;實際上不是寫牌位那麼簡單。不要說你殺死一個人,我現在打你一巴掌,我給你寫一個牌位,看你會不會很高興?這樣去體會就好了。你這樣去想,有那麼簡單嗎?沒那麼簡單。打一巴掌,我們都很難化解,你把他殺死,哪有說你給他寫個牌位這樣就解決了?這沒有那麼簡單。要怎麼樣才能夠排解?你從現在開始要永離殺生。永離殺生,不只是我現在開始吃素,這是永離殺生的初步,你要連殺心都沒有,以後你如果遇到冤親債主,你以前把他殺害,他現在把你殺死,你也要像釋迦牟尼佛那樣如如不動,這樣眾怨就自解了。你要歡喜給人殺,你在殺人的時候很歡喜,但是你現在被人家殺,你也要歡歡喜喜,這樣怨結就化解了。如果你想要再報復,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永遠不能解決。所以要永離殺生,連殺心都沒有,這樣才能「滅除怨結,眾怨自解」,不是寫一個牌位就能解決,你要永離殺生。

節錄自:WD19-009-0004 十善業道經(第四集)

以前那個大哥大,這麼大支,大家拿給我看,派頭很好,我帶著,我是大哥大,我有這一支,我有,你沒有。以前悟忍師就拿一支,她是在家的時候,拿來,就放在那裡,表示她有大哥大,我沒有,我都要用那個桌機,所以她比較高。但是當時我就知道,我一拿沒完沒了,所以我不拿手機。

現在我用電腦,主要是通訊方便,以前都要傳真機。有很多事情,的確現在這種電腦、電子信箱方便,我主要是用電子信箱。我連微信,現在是最方便的,我都不習慣用。所以有很多同修微信給我,我四、五天才看到,偶爾想到看看微信。我都習慣看電子信箱,回信、接信,還有什麼信息,特別是老和尚的信息,他們那邊傳過來比較快。因為我又沒有手機打電話,出門也不方便,所以現在我主要是用在這上面很多。

另外一方面就是聽經、看點新聞,知道一些時事,我看的大概這些比較多,比例上比較多。另外就是找一些資料,就是查字典,像我今天晚上要講《觀音經》,查一些資料,以前查翻資料要一直翻、一直翻,現在一點馬上出來,所以這個很方便。查資料,查字典,《佛學辭典》、《康熙字典》,裡面都有,查資料很方便。

如果這些科學工具用在正面方面,的確是非常好,特別用在弘法方面,它也能發揮很大的效果。所以這個工具上,老和尚常講,它沒有好壞,看你人,你要用在好的方面,或者不好的方面。用在好的方面,真的可以利益社會大眾,利益廣大的社會群眾;用在不好的方面,真的是傷害整個世界。所以關鍵都是在人。人要靠教育,人教好了,他才會往好的方向去發展;人沒有把他教好,沒有把他的觀念教導正確,他接觸邪知邪見,他發展就往不好的方向,自害害他,不是自利利他。所以歸根究柢,還是在一個教育。

節錄自:WD32-007-0011 悟道法師晨間講話—逸樂過節令人狂(第十一集)

「佛家規矩,要行三頂禮。受戒律,見了法師,不得不頂禮。一頂禮,法師說一禮就一禮,絕不必跟他二禮、三禮。你若必得二禮、三禮,依禮上說就麻煩了,『恭而無禮則勞。』無論什麼事,中國學問講究適中!」這一段雪廬老人又舉出佛家的規矩,舉出個例子。我們拜佛都是禮佛三拜,那你受過三皈五戒,見到法師,在佛門的禮節就是向法師頂禮。一頂禮,法師說一禮,一禮就一拜,你就不必跟法師說我一定要拜三拜;如果你必得拜兩拜、拜三拜,依照這個禮上來說就麻煩了。這個事情我也常碰到,有一個同修,真的他很恭敬、很虔誠,見到法師他就一定要拜三拜,特別在大陸,這種情形就很多。我也常常碰到有一些居士,看到我就頂禮三拜,我說一拜就好,他就一定要三拜。彼此都很辛勞,他拜三拜,我總不能走開,要站在那邊給他拜,他辛苦,我也辛苦。依照禮上來講,這個就比較麻煩,所以雪廬老人在這裡舉出《論語》的一句話說,「恭而無禮則勞」,恭敬但是你沒有用這個禮去節制,沒有禮節,就會很辛勞、很疲勞,彼此都疲勞。所以無論做什麼事,中國學問講究適中,適中就是不超過,也沒有不及。應該的禮節要做到,應該做的沒有做叫失禮,做得太過了也叫失禮。

節錄自:淨宗同學修行守則—待客的禮儀(第六十一集)

唯有持名念佛,行住坐臥都可以念,這個就方便了。這個在我們念佛堂,大家出聲念,可以。在房間,大家休息,你就不要出聲,你心裡默念也可以。你大聲念,在念佛堂,大家可以大聲念;其他地方,你可以小聲的念。或者金剛念,金剛念就是嘴皮在動,但是只有自己聽到聲音,旁邊的人聽不到。默念是完全不出聲,心中默念。像我們洗澡、上洗手間,不乾淨的地方,我們就不適合出聲念,就默念。或者睡覺的時候,現在有念佛機,很方便,大家聽著念佛機的佛號,心裡跟著念,這叫默念。睡覺就讓他睡,醒過來就接著念,這樣就非常方便。你有佛像的地方,可以念;沒有佛像的地方,一樣可以念。所以這個方法最適合我們現代人。有空的人,一天到晚在念佛堂念佛;很忙的人,一天念十念也可以。這個四十八願第十八願,十念必生。所以這個方法,所有的人都可以來修學。

節錄自:二OO五年悟道法師大陸弘法—大佛寺開示 
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
⭕️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://www.tplys.com

分享至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