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盜惡之行,源於三毒」,就是為什麼人會有偷盜這條惡業?這個根源,還是從三毒貪瞋痴這個煩惱有關係。「貪欲慳吝,易生盜心。諸惡相資,以成盜過。」這個貪欲,欲望多,他不知足,不知足就會貪求,貪愈多愈好,往往就會產生總是想佔人家便宜那個心,自己不肯吃虧,自己有的吝嗇也不肯布施。嚴格的講,凡是有佔人家便宜的心,那個都是屬於盜,自己不肯吃虧,總是想自己多佔一點便宜,這個就是盜心。盜的行為,是有這個盜心他才會有這個行為。易生盜心,吝嗇不肯布施,這樣就容易起盜心。過去我們也有看過,菜市場有人去買菜,以前買菜,賣菜的有時候會附帶給一根蔥、兩根蔥,就不算錢的。有一些人給了一、二根,他還不夠,他自己再多拿一根,這樣他也好。像這個很小的地方,好像也微不足道,但是都是屬於盜,就是佔人家便宜。他賣菜他是有賺你幾個錢,附帶給你一、二根蔥,你再給他多拿個一、二根,多佔一點便宜,總是怕自己吃虧,這都屬於盜心。所以這個微細的地方也容易去犯。我們基本上不佔人家這些便宜,特別跟那些肩挑小販,不要跟他計較。你說他賣那個,他全部都不要本錢,他賺你就那麼多,你跟他計較那些幹什麼?像《常禮舉要》講,就不跟肩挑小販計較那個。
節錄自:無量壽經選講(三十三品至三十七品)(第十九集)
如果造惡業,你原來有福報,你也會虧損掉、折損掉。比如你原來有一億的財富,造了惡業被折損,剩下五千萬;你用不如法的手段去取得,造了惡業,原來命中有的被扣掉、折損了,做了不好的事情折福了。折福,過去生修的福很大,福還有,有一些人以為他很聰明,他用這種不如法的手段就賺到錢,其實他命中不止這些,他如果用正當的手法取得,那就更多了;但是用不如法的手法取得,好像很快會得到,但是被扣掉、減損掉了,所謂自私自利、損人利己,這個福報就會減損。明瞭這個因果,沒有人願意去做這種損福的事情。大家都希望自己福報愈來愈增長,哪一個人希望自己的福報愈來愈少?但是不懂因果的人,他想求福,反而得禍。不明瞭善惡因果報應的理論跟事實,他不知道,所以都是想錯、說錯、做錯,就折福了,「習惡即損其福祐」。
節錄自:淨宗同學修行守則(第三十七集)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
⭕️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://www.tply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