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會因為討厭的人求生西方,你就不去西方嗎?|悟道法師開示

新加坡以前李木源會長,李會長,他講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一個老菩薩,一個女眾老菩薩,也很老了,七老八十了,可能跟她先生平常就是冤親債主,夫妻的感情一定很不好。到居士林,老和尚那個時候去講《彌陀經》、講《無量壽經》,勸大家念佛往生淨土,她去聽經,她也去念佛,她也要求生淨土。後來她先生也去了,她先生現在也要念佛,也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她就跟李會長講,她說我不去西方了,我要去東方。李會長說妳為什麼要去東方?我就最討厭看到我們那個(她講的是不好聽,所以不要講),最討厭看到他,我去西方,他也去西方,我一看到他就討厭,所以他要去西方,我就要去東方,不要跟他碰面。那真人真事,這個不假,真人真事。所以這樣就障生淨土,你看她不去西方了,那不是障礙她往生淨土嗎?所以要起慈心。

人的念頭轉變,也會改變別人,也會影響別人。如果一直不改變,他也不改變,兩個人都差不多,半斤八兩,就是一樣。有一個改變了,就會影響另外一個,這個是肯定的。所以我們淨老和尚也都是這樣教我們,海賢老和尚也是這樣示現給我們看。電工收電費,他說這個月怎麼比上個月多那麼多?問這麼一句,兩個耳光就上去了,而且他還不敢跟他理論,錢趕快拿出來給他,不敢再查帳,不敢再對了。這個就是他一點瞋恨心都沒有,都沒有瞋恨心,海賢老和尚他是斷煩惱,我們老和尚講他斷煩惱。你沒有這個瞋恨心,起碼你伏煩惱,煩惱沒斷,但是你伏住,不發作了。像新加坡那個老菩薩還沒有伏住,想到她先生就要生氣,最好不要再跟他碰面,冤親債主。

節錄自:WD20-018-0021 淨土集(第二十一集)

「欲求長生者,先須避之」。長生是什麼?長生不老,道家就是修長生不老,修身體健康。我們一般人雖然沒有像道家修仙長生不老,活了一萬歲以上,起碼活得老一點。活得老也要身體健康,不然活得老,你病哈哈的躺在床上,那也是折磨,那也不是幸福。所以,你要長壽,身體要健康,要健康,要修《感應篇》。這個是我們比較求得不是說太高的,身心健康,身心安樂,這樣就是幸福、自在,這個都是可以得到的。我們只要《感應篇》天天讀誦,我們來體會,不斷的改過,我們就會愈來愈好,前途就一片光明。

節錄自:WD32-007-0004 悟道法師晨間講話(第四集)

再小的動物跟一個人完全一樣,牠不幸輪迴得這個身相,我們決定不能看牠弱小就欺負牠,這決定是錯誤的。註解裡面說得很清楚,不但牠有靈性,牠也有佛性。佛在經上說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」,既有佛性,皆當作佛,我們怎麼可以害未來佛?我們自己修行想要成佛,還去害佛,怎麼能夠成佛?所以佛制定戒律,第一條就是不殺生,這個不殺生排在第一,這個意義太深太廣了。如果不是讀誦大乘,深解義趣,不殺生這條戒很難體會。真正做到不殺生,這些小動物還會傷害你?不會,可見牠有智慧,牠有選擇。

節錄自:WD19-003-0019 太上感應篇(第十九集) 

佛成道第一部就講《華嚴經》,講《華嚴經》他第一句話講什麼?第一句話講:「奇哉!奇哉!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。」奇哉!奇哉!大地眾生,有情無情,這些眾生,連蟑螂、螞蟻這些眾生,都有跟諸佛如來同等的智慧德相,每一個統統一樣的,都平等的,都圓滿的。奇哉!奇哉!這個很稀奇,不是我有,其他的沒有,大家統統有,成道,看到大家都是佛。那我們現在凡夫是什麼問題?我們本來是佛,但是現在我們不知道我們是佛,不知道。不知道,那就很冤枉、很可憐,在六道裡面輪迴。迷惑顛倒,受苦受難,這個很冤枉,受這個虛幻的苦,好像人在作惡夢一樣,沒醒過來。所以佛出現在世間,就是要把我們喚醒,喚我們覺悟過來、醒過來,醒過來惡夢沒有了,一切都是夢幻泡影。就覺悟了,原來自己是佛,原來都不生不滅。所以《法華經》講,「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。」一大事因緣,就是為這樁事情。「開示悟入佛之知見」,開佛知見,示佛知見,悟佛知見,入佛知見。《法華經》講開示悟入,就是這樁大事。

節錄自:WD32-143-0001 二O二三佛誕節浴佛慶典講話

現在社會上很有錢的人,他不肯布施。我也遇到很多很有錢的人,布施比窮的人布施還少,很慳吝,有的甚至一毛不拔。慳就是慳吝,他自己有,不肯施捨。但是他為什麼會有錢?他沒有修布施,他怎麼會有錢?這裡就給我們說明了,這是經典上講的,『復有眾生,未曾布施』,還有一類的眾生,他從來就不布施的,但是他遇到善知識,關鍵他有遇到善知識,這個善知識勸他『暫一行施』。「暫」就是接受善知識的勸導,他暫時修一次布施。

但是這個善知識給他指導布施,那是真正良福田,『值良福田』,「值」就是遇到了,他遇到真正良好的福田。雖然只有布施一次,但是他好像做生意,一本萬利一樣,因為他那個是良福田,種的種子很少,收成很多。『以田勝故,資生具足』,這個「資生」就是現在講經濟。因為他那個福田很殊勝,像《地藏經》講的「捨一得萬報」。

『先不習故,雖富而慳』,因為他之前沒有修布施的習慣,是遇到善知識勸他,他暫時修一次,這樣得財富的。他沒有布施的習慣,他這一生很有錢,但是他不肯布施,很慳吝,這是他運氣好遇到善知識,種到真正良好的福田。

節錄自:WD19-025-0038 安士全書—善惡果報,都有因果(第三十八集)

「顓愚」,這個顓愚就是愚昧,愚昧笨拙,就很笨。為什麼有這個果報?「不教他」,佛法常講吝法,他會了不教人,人家向他請教、向他學,他不肯教,他吝法。吝法來生的果報就愚昧,就很笨拙、沒智慧。像經典上講的周利槃陀伽,那是佛弟子當中最笨的一個,講兩個字都記不住,笨到這樣的程度,真的是沒有遇到佛,沒有人有辦法教他。他遇到釋迦牟尼佛,佛還能把他教成證阿羅漢果。佛也講出他的因果,這一生為什麼這麼笨?他前世是三藏法師,不得了,你能通一藏就不得了了,三藏都通達,你說他的智慧多高!但是他有一個習氣,吝法,怕別人學了超過他,人家向他求學他不教,吝法,所以這一生得這種愚痴的果報。

節錄自:WD19-025-0037 安士全書—善惡果報,都有因果(第三十七集)

學佛的同修都知道要斷惡、要行善,可是善往往不能成就,惡天天在造,特別是口業,人與人接觸,不知不覺就造口業,批評別人的是非得失,這是我們很容易犯的。你的批評是不是正確的?就算是正確、事實,都不應該說。如果不正確,這不是冤枉人了!冤枉人所造的罪業就重。如果你的批評對社會沒有什麼影響,你的罪過就小;如果對社會有很大的影響,不良的影響,罪過就大了。如果你毀謗三寶,讓一切信眾退失道心,像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裡面講的,這要墮地獄。所以不能輕看了,隨便談談好像沒有什麼關係,一時快意,阻斷別人的善根,召感阿鼻地獄的罪業,這在社會上常常看見、常常聽見,佛菩薩看在眼裡很痛心、很惋惜,正是經上講的「可憐憫者」。

節錄自:WD19-003-0019 太上感應篇(第十九集)

講話要大家能接受,這個惡口的習氣是第一個要改的。現在人實在講沒人教,不會講話,講話常常有惡口的習氣,他自己不知道。他自己認為我講話就是這樣,我講話很直,我也沒有惡意。是,我們沒有惡意,但是講出來的話人家聽了不舒服,人家聽了心裡難受。你說他聽了心裡不舒服,難受,他會不會接受?這個我們就知道,他不能接受。他不能接受,你要攝取眾生當然也就達不到了,你就沒有用愛語來攝取眾生,這個是我們必定要知道的。因此「以愛語攝取眾生」,這個是我們要多多來學習,這是講話的藝術。

節錄自:WD21-038-0001 三重正義講堂開示(共一集)

潮州揭陽謝總他辦道德講堂,真的幫助很多人,真的改過向善,真的是從地獄把他度出來,很多人都回頭了。他辦道德講堂就是放光碟,排傳統文化、佛經,包括我二OO六年請北京陳曉旭居士幫我製作拍攝的《俞淨意公遇灶神記》,他也列在晚上一堂課,真的度了很多人。有一次我去謝總那邊,他跟我講:悟道法師,度別人比度自己親人好度,自己的親戚那真的是剛強難化,怎麼勸,自己村子的人都不來,都外地來的。他說只要他進來,那就有辦法幫助他;如果他不來,我一點辦法都沒有。所以佛菩薩大門永遠是敞開的,眾生隨時都可以回頭。障礙都是在眾生這一邊,眾生他有業障,他不能接受。我們這個道場在這裡,縱然他沒有進來,但是佛像擺在外面他總會看一眼吧!走十次就看十次了,這個也是幫他種善根。那個都在門外,還沒有入門;諸位都已經入門了,進到這個門來了。那些是在外面走來走去,還沒有入門。但是我們入門,要進一步登堂,登堂再進一步入室,那你就成就了。

節錄自:WD14-010-0004 地藏菩薩像靈驗記(第四集)

這個迴向要怎麼樣才如法?迴向有三方面:迴自向他、迴因向果、迴小向大,這個都是迴向的意義。迴是迴轉,向是向一個對象、向一個目標、向一個方向。迴自向他,你現在問的就是迴向給自己的歷代祖先,累世的父母師長、冤親債主等等的,就跟自己有緣的一切眾生,就是把自己誦經、念佛的功德迴向給他們。這個迴向,我們現在的話講也叫分享,我的功德跟你分享,這個意思。所以自己修的功德迴向給自己的祖先、父母師長、有緣的眾生,這是迴自向他,把自己修的迴向給他。還有迴小向大,就是小因大果,你心量大,你修的因很小,但是你得的果報很大。如果你布施一毛錢、一塊錢,你迴向法界一切眾生,那就大了。這個迴向,如果要講到深入的就是三輪體空,像《了凡四訓》講,你布施一文錢,它那個功德都是無量無邊的。三輪體空,內沒有自己布施的我,外沒有布施的對象,中間也不執著我布施多少錢、布施什麼東西,不執著這個相,心裡不放這個相。但是事上他的確是做了布施,自己做了布施,也有對象、也有當中布施的這些東西。事上有,心上不著這個相,這個福報就大了,這種迴向是迴小向大。迴因向果,就是說我做這個布施,或者誦經、念佛,你要求什麼結果?你要求什麼?有的人求升官發財,有的求兒女考上好的學校,有的求事業順利,有的求身體健康,有的人求證果。求成佛這個是最圓滿的,我們念佛人求往生西方,我現在修的這個,我不求人天福報,我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增上,迴向這個,這些都是屬於迴因向果。迴自向他、迴小向大、迴因向果,這個迴向都可以做的。你看到路上一隻狗、貓被車撞死了,一隻動物被撞死了,你念十句佛號迴向,求佛慈悲接引牠往生極樂世界,這個都可以迴向。

所以迴向有個別迴向,還有總迴向。個別迴向就是說我個人,比如說我的歷代祖先、父母師長,跟我有緣的眾生,這個是我個別迴向。另外還有特定對象,我現在針對哪一個人、哪一樁事情,我來迴向這樁事情。比如說發生一個災難,然後我們迴向這個特定的對象、這個因緣。舉出一個例子,比如說我們現在做三時繫念,現在俄烏戰爭還沒結束,還在打,打仗天天都有死人,所以我們疏文都會「迴向俄烏戰爭死難眾亡靈」,這就是一個比較特定的對象。戰爭是不是只有俄烏在戰?其他地方也有。其他地方也有,我們念一個「全球戰爭死難眾亡靈」,全球就是反正這個地球上全部的都涵蓋在裡面,這個就是涵蓋性的。你特別把它挑出來,哪個地區,這個比較特定對象,這個比較個別的。所以迴向當中有總、有別,有總迴向、個別迴向。個別迴向對象就很多了,或者你自己的家屬剛剛過世,那就是迴向給他,你誦經、念佛就迴向給他,這是個別迴向。總迴向就包括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全部都有。比如說我們常常念迴向偈,「願以此功德,莊嚴佛淨土,上報四重恩」,這個是總迴向。所以有總迴向、有個別迴向,每一次的因緣不一樣,有時候我們個別迴向的對象也不同。關鍵怎麼樣做如法?只要有恭敬心,誠心誠意的來迴向就如法。

節錄自:WD19-035-0004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—如法的放生(第四集)

「世人共爭不急之務」,不急就是這個不重要。什麼是急的?實在講,我們生到這個世間來,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,在六道生死輪迴能輪迴到人道,就很難得;輪迴到人道,又能遇到佛法,更難得;遇到佛法,又能遇到淨土法門,難中之難,《無量壽經》講「難中之難,無過此難」;又遇到善知識給我們做精闢的講解,是難上加難。這些難,我們都遇到了,在我們講,好像都不難了。這是大家無量劫來,在諸佛那裡種了深厚的善根,種深厚的善根,所以我們才能遇到。遇到,我們就要把握這一生,大家信願念佛,求生西方淨土,這一樁事情才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一件大事,其他就不是大事了,我們要把這樁事情擺在第一件大事。這件事情辦好了,最重要,其他就不要跟人家爭了,人家要爭,就讓。這些名利,富貴如浮雲,這不是真實的。所以佛勸我們不要一起去爭那個不急之務。我們看到現在全世界的人都在共爭不急之務。下面就是再給我們說明,這些不急之務是哪些,舉出幾個例子,我們以此類推。總不外,你看現在人為了什麼?賺錢,名、利。賺錢,賺錢幹什麼?吃喝玩樂,我們去玩。吃喝玩樂,這是人生的意義跟價值嗎?你賺了很多錢,還不是坐吃等死,你能吃多少?給你吃兩碗,三碗你也吃不下了;房子那麼大,你躺下去,也不過三尺、六尺。實在講,沒有學傳統文化,真的你縱然得到富貴,也沒有意義,死了什麼都帶不走,如果錢財很多,還留給子孫去打官司。我們看的很多,就是佛在這裡講的,都是我們現在都看得到的。這個我們要覺悟,最重要我們看了真的要覺悟,不能跟一般世間人一樣。世間人迷惑顛倒,我們學了佛的人,不能跟他們一樣迷惑顛倒,我們要覺悟,才是佛弟子。

節錄自:WD32-090-0001 對花蓮淨宗學會同修講話—佛教的展望,必須走教育路線(共一集)

我們現在做法會就是祭祀,你要有誠意。有的人他寫牌位,他都不來。

「子曰:吾不與祭,如不祭。」下面李師公給我們講,「如上祭祀場面,他當作主祭,但是或許忙,或生病,由我代表,他沒參加祭祀,則這一場祭禮像沒有辦一樣。看看人家的誠心。」祭祀沒有去參加就等於沒有祭一樣,或者有事,或者生病了,由我代表,他沒有參加祭祀,那這一場祭禮就像沒有辦一樣。這個孔老夫子講,「吾不與祭,如不祭」,我沒有去參與這個祭祀,就如同沒有辦這個祭祀一樣。也就是說,他自己沒有去參與,或是請人家代替,自己沒有參與就等於沒有祭祀一樣了。

所以我們法會,你寫牌位要超度祖先,我都建議同修,你最好自己來參加。你寫一寫,叫悟道法師超度,你去玩,這樣會感應嗎?以前在圖書館,他們都不拜的,拿五百塊寫一寫,悟道法師,你幫我拜拜,我家的。我說哪有這個道理?所以你一定要來,不然你祖先會不高興的。

你祭要有誠意才得福,沒有誠意你得不到福報。所以現在我們祭祖最關鍵還是在誠心,在形式上還是其次的,你有沒有那個心?我們人跟人辦事,都要誠心,你才辦得成。沒有誠意,我跟你談一件事情,也談不成,是不是這樣?誠心誠意表現在你具體的做事方面,不是嘴巴說一說而已。

節錄自:WD15-006-0009 仁王護國經大意(第九集)

過去我弟弟那個大女兒在家裡(我弟媳婦人很好,但是也不懂,也不會去教兒女),洗個澡就洗半天,在浴室裡面洗個澡要洗半天。為什麼這樣?因為她沒有想到別人要不要用這間。實在講,我上廁所我都會考慮到可能別人也很急,所以我自己趕快上好趕快出來,不要在那邊看報紙。你就要想到別人他需不需要,除非就是說沒辦法、不得已的。所以這個當中就是說,你要去想到別人。仁就是有兩個人,你不能只有想到自己,也要想到對方、別人他的需要。所以我弟弟就狠心把她送到澳洲去,去住在洋人的家裡,去住在那個家裡跟他們生活。洋人他就沒那麼客氣了,你半小時沒出來,他那個燈什麼都把你關掉,去給她培訓。她也不錯,她自己能夠受得那個考驗,她能夠自己去調整自己,所以她自己現在跟她先生在澳洲白手起家,也開了好幾家店。

所以人都是要這樣,不要只有想到自己,要想到別人,這個才是基本的慈悲心。我們慈悲心如果大一點,我會想到我的父母、我的兒女、我的家人,我會想到。那別人的孩子呢?別人的孩子就不管了?台灣有句俗話講,「別人家的孩子都死不完的」,死不完的,他就不管,他也不會去關心,他也不會有慈悲心,他的愛心只限於他的家人。世間的聖賢都教我們推己及人,你愛自己的兒女,也要愛護別人的兒女;孝順自己的父母,也要孝順別人的父母,這樣推廣,這樣就擴大了,心量他就擴大了。看到別人的子女就像自己子女一樣,這樣去愛護,他這個愛心它就擴充了。所以我們慈悲心也要從這樣去觀想,然後慢慢來擴充。

節錄自:WD32-007-0013 悟道法師晨間講話—不要只想自己(第十三集)

佛法的目標,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就是給我們說明這樁事情,為什麼有生死,怎麼能了生死,不要再受六道生死輪迴之苦。輪迴很苦,大家如果常常讀誦《無量壽經》就會明白。我們念佛,主要是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往生極樂世界,我們得的身體是蓮花化生,沒有生老病死,壽命無量壽,神通自在,思衣得衣、思食得食,沒有冤親債主。身體沒有生老病死的苦,心裡沒有求不得苦,你想什麼就有什麼;沒有愛別離苦,往生到極樂世界大家都無量壽,永遠不會分離;沒有怨憎會苦,沒有冤親債主;沒有五陰熾盛苦。我們在六道生死輪迴很孤單,《無量壽經》佛給我們講,「人在愛欲之中,獨生獨死,獨去獨來,苦樂自當,無有代者」。我們在六道生死輪迴很孤單,生,自己來;死了,自己走,有沒有人陪伴我們?沒有。痛苦,我們要承當;快樂,我們自己承當,別人也不能代替。很恩愛的人,夫妻、父子,縱然是同一個時間死,去的地方也不一樣。各人的業力不一樣,同一個時間死,去的地方也是不一樣。所以《無量壽經》講,「道路不同,會見無期」,以後再碰面也不認識,六道輪迴換一個身體、換一個環境,縱然再碰面也忘記了、不認識了。所以要永遠不分離,只有念佛求生西方淨土,那真的是永遠不分離。在六道輪迴很孤單,獨生獨死,獨去獨來。所以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教我們了生死的法門。淨土是最方便的,橫超三界,只要具足信願行,我們這一生就能往生到西方去作佛,生死了了,成佛道,再回來娑婆世界度眾生。

節錄自:二O二O年歲次庚子護國息災中元三時繫念法會開示—談淨宗學會的緣起(第一集)
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
⭕️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://www.tplys.com

分享至: